中国妆容之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相信好多小伙伴都看到了,时尚界著名摄影师陈漫这几天遭到了网友痛批,职业前途也跟着急速黯淡 。
事件起因于13号迪奥上海展览中的一组宣传图,拍摄者正是陈漫:
照片中,女模特头戴暗色珠花、手戴尖长护甲、发髻厚重油腻、皮肤黑黄粗糙、满脸都是雀斑 。
特别是那一双狭长阴鸷的眯眯眼,眼眶周围还上了紫黑色妆容,就很像清朝僵尸,还是阴魂不散那种 。
所以,难怪网友群情激愤,痛批这是“丑化中国人”,这张照片实在过于冲击大众审美了 。
紧接着,陈漫过往的作品也被扒出“丑化”嫌疑 。
比如,2012年以藏族女孩为原型创作的12幅系列作品《中国十二色》:
这些女孩的妆容里也都是眯眯眼、塌鼻梁、高颧骨,并不符合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真实审美 。
作品是人拍的,对作品的批判自然很容易上升为对人的讨伐,陈漫成了众矢之的 。
网友纷纷痛骂其刻意迎合西方对中国人的审美偏见,毫无文化自信,丢国人脸面 。
种种言辞激烈之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纯粹宣泄性的文字,参考意义也不大 。
其实这件事关涉的议题很大:审美偏见、话语争夺、国风美学、文化自信…
单拎任何一个展开讲,都够一个大学教授讲一学期,而且极有可能最后讲不出定论 。
因为我们本就身处险象环生的历史急流中,风向一直在变,我们拼尽全力能争取的就是引风自渡、求存求胜 。
这也是这类事件(包括6月份清华美院服装设计毕业展的“眯眯眼”争议)的核心要义:
我们不应服膺西方审美的统治,而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和标准,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
激越的网络情绪已经充分说明自立的必要性,难点仅仅在于怎么立 。
我们没有西方那么发达的时尚产业,也没有那么强劲的时尚媒体,甚至,我们的国人对时尚的认知也不够敏锐、透彻 。
那我们拥有什么呢?有什么优势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呢?
举目四望、纵横比对,我们的优势还是藏在历史和文化里 。
中华五千年文明,几经危折而不断,自有内在的韧性与光亮 。
这片土地上活过的人,不管是活在先秦两汉,还是唐宋明清,对美从来都是有知觉、有研究、有创造、有发展的 。
读读这本《中国妆容之美》,看看那些复原后的妆容有多美,我们就会知道,能提供灵感和指引的宝藏还有很多很多 。
01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妆扮,商代甲骨文中的“妆”字,左边是一张竖起来的“床”之象形,右边则是“女”的象形,意思就是女人起床后便要梳妆 。
周朝就有了卷发技术,《诗经·小雅·都人士》中就提到女子“卷发如虿”,就是形容头发卷曲像蝎子尾巴上翘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