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小学语文说课稿怎么写?( 九 )


三、议方法——发散思维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 ,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 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 , 主动探求知识 , 多方面、等角度 , 创造性地解决疑问 。依据这一理论 , 我设计了这一环节 , 让学生设身处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 , 老师问:假如你是船上的一员 , 你准备采取什么办法使孩子脱险?让学生畅所欲言 , 但暂不论办法可否 。再组织学生讨论:孩子从高高的横木上跳到水里 , 同样有危险 , 船长为什么要命令孩子跳水呢?你的办法和船长的办法相比 , 哪一个的办法好?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 让学生各抒己见 。它既为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 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 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 在和谐、热烈气氛的学习活动中 ,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得到积极发展 , 开拓学生思维 ,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有关语句 , 进行种种假设、推理、分析、比较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 , 从而懂得课文以“跳水”为题的深刻含义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 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采用启发、对比、议论、交流等形式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 发挥主体作用 , 体现“主体转移 ,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精神 ,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 ,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 积极性 。
四、说联系——落实目标
依据小学生好动、爱玩、有旺盛的求知欲的特点 , 我设计这一环节 , 使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 , 把所有的感官调动起来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板画 , 说出孩子、猴子、船长、水手之间以及环境等的联系 , 以帮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 懂得这个故事就是在事物的联系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 并让学生用简单的图示进行板画 。看板书、板画来说、来画 , 既充分发挥了板书、板画的直观性 , 逻辑性等作用 , 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语言能力得到训练 。
在说、画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 , 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 从学法上和思想上进行指导 , 使学生学文以明理 ,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体现语文教材的知识性和教育性 , 落实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