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小学语文说课稿怎么写?( 八 )


放开、走上
第一步 , 学习课文第三段 。先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段要解决的问题 , 教师再进行概括、归纳:(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处境十分危险?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 听录音 , 粗读课文 , 自己动脑筋找出答案 , 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精读重点句子 , 理解文中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两个句子 , 通过读议 , 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 , 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再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放开、走上、摇晃、发抖”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吓呆了 , 大叫一声”和“只要一失足 ,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 “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 也难以回转身来 。”(用幻灯打出)这两组描写孩子所处位置的复句 , 让学生品味 , (利用板画帮助理解) , 使学生知道孩子遇险 , 面临生死的险境 , 情节达到高潮 。根据学生的回答 , 老师板书如下:
(高潮)猴子 逗 孩子 摇晃、发抖 险
第二步:指导学生小结出学习第三段的方法——“粗、精、品”三读阅读法 , 进行学法迁移 , 学习课文第四段 。通过“三读” , 使学生知道:在危急的时刻 , 船长是怎么做的 , 他为什么这样做 。并让学生把第四段内容归纳出来 , 模仿老师的板书 , 进行板书 。
(结果)船长 命令 孩子 跳水 脱险
根据儿童心理学有关理论:“小学生的感知觉和有意注意还正在发展 , 情绪性仍很明显 , 学习过程中 , 常受到当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为了增强直观性 , 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孩子所处的险境及孩子与猴子之间的联系 , 在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程序中 , 我运用板书 , 板画 , 同时运用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综合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 ,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 。并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 使学生学会读书 。“粗读”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精读是能用“点、圈、勾”等记号画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语 , 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危险处境;“品读”是进行品词、品句 , 深入理解课文 , 使学生体会到孩子遇险 , 面临生死的险境 , 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注意进行学法的小结、迁移 ,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变“学会”为“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