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数度哽咽,数度流泪,数度澎湃,然后归于平静 。读这本书时,许多的画面烙印在心灵之上,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震撼与感动 。
《巨流河》与其说是一部个人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记录中国二十世纪的大事记 。一位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人生,承受着巨大悲伤,心灵上刻满弹痕的八旬老者,深沉如大河般和缓而有力量的述说家国的命运,即使在生离死别至痛时刻,也显示极大的谦抑和低回 。也许这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
书作者齐邦媛,一九二四年生,辽宁铁岭人,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 。巨流河就是现在辽宁百姓的母亲河——辽河,她的父亲齐世英,是当时东北革命军的辽字一号,深入参与了抗日战争和内战过程,亲身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精通德日英三国语言,还只是个少年时,便深感那时的北方乡村,国民知识闭塞,对国家和自己的命运几乎全然无知,在淳朴美德后面常常是冷漠愚昧 。长大后,他坚定地认识到,只有真正的知识和合理地教育才能潜移默化的拯救积弱的旧中国 。在战火中,为保中国薪火,临危受命拼力保护一千多名师生撤离南京,在防空的警报声中创建了水深火热战线后的一扇窗——《时与潮》杂志 。在与父亲走过的几十年岁月,得以建立较高的价值观和对知识的认知与追求的方向 。
朱光潜先生,中国近代最知名的美学家,抗战时期在乐山武汉大学任教,教授作者英诗课 。在战火中一字一句吟哦着理想中的美好 。我在读到第一百一十三页"某日,在先生教到长诗《玛格丽特的悲苦》中‘若有人为我叹息,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 。’时,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时,竟发现眼泪早已霸占了自己的面颊 。这何尝不是朱先生忧患家国无处呐喊的内心不经意间的决堤,让人动情,深思 。正是在这样大师的引领下,作者得以系统的学习着知识,逐渐健全着人格,培养起高尚的情操 。这就是大师的本色,静静地站在那里,静静地站在学生的生命力?
张大飞,东北子弟 。作者笔下一个让人痛彻心扉的英雄 。与作者有着至真至纯的超越了爱情的感情,曾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下,在心底一起呐喊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中国不忘,有我!"的人 。在七七事变时加入了空军,胜利前夕,在河南一场空战中殉国 。作为读者,我无法接受一个26岁英姿飒爽,满腔热忱的青年,在丧失父母成为孤儿之后会欣然平静的迎向死亡 。抗日战争中,正是有无数个张大飞才会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张大飞的故事悲惨壮烈,他对少年齐邦媛的呵护成为两人最深刻的眷恋,当他宿命式的向死而去,却在生者心里留下了灼伤般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