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二 )


一九四七年,齐邦媛先生去到台湾,成为台湾大学外文教授,教学,著书,翻译,成为将台湾代表性文学英译推介至西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的先行者 。她庆幸自己,在战时,依旧按部就班的接受了系统的学习,更是在名师指导下专心文学 。一生受用不尽,齐邦媛以亲生经历见证了知识之重要性,教育之重要性 。所以,在大学任教期间,自编教材,训练学生敏锐思考,培养阅读能力 。讲义几乎是节节课都会从新做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我的少年时代,总会有用"发黄的讲义"来形容老师的辛苦,现在看来到像是某种讽刺了 。
这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它,你便不舍漏去一字一句 。于是,任何简单,断章取义的读后感,都会是对历史得不敬重,只有亲自用心阅读,才能感受到作者那一生的情怀 。
《巨流河》,一位历史见证者的回忆,随着往事的追忆,我仿佛听到了那个战火死亡阴影下一群流离失所学生在流亡的路上,在月光下,在炮火中,依旧希望不灭的唱着《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巨流河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上学期,刘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本名叫《巨流河》中的一段故事,我听得如醉如痴,放学便把这本书买回家了 。刚看了两三页,就投入进去了,有时竟忘记了吃饭 。仅7天时间便读完这本书了 。
《巨流河》这本书是齐邦媛女士写的 。描述了当时国家和日本对战,胜利后国共又开始对战的情景 。写得淋漓尽致 。在这期间,又讲述了去乐山上大学时,先念的哲学系,后又因为朱光潜老师的引导下,转成了外文系 。在当时的社会下,朱光潜老师可是名满天下的学者 。当我读到这时,不禁羡慕起齐邦媛女士了,羡慕她竟有这样一位老师 。而且她的身边还不止一位名师,还有许多名师在她身边 。俗话说;“人在什么环境中成长,日后必定成为那样的人 。”虽说齐邦媛女士那代人在日本占领东北后,流亡到了关内,又向后方逃难,在西南读书,抗战胜利后又打内战,但又因为许多名师在她身边,她成绩很好,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从南京逃到汉口在车上的画面,有人掉进河里,摔倒了却没有人去扶 。我想,也许因为死亡的逼迫,大家选择了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