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沙场》》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 )


作者写道,金人来攻,知州李诚之与他所驻守的蕲州共存亡,坚守了20多天之后城陷敌手,李诚之带领士兵与敌巷战,在儿子战死、士卒不堪再战的情况下,他拔剑自刎,大义殉国 。据当时目击者留下的记录,听闻金兵即将兵临城下,州城文官们惊慌失措,有人向李诚之报告说,他们都不曾拿过刀剑,也不曾上过战马,这一仗该如何打?李诚之说:“吾辈何事鞍马,亦要相与画策 。”即便没有军事训练,也不能弃城投降 。这里,作者说:“这个细节令一个临危不惧的守臣形象跃然纸上 。它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点出了南宋武力不振的根由,地方州府长官及其僚属多不知兵,猝遇强敌,如之奈何?”南宋的兵与将,和文人官僚集团虽然都在一个阵线上作战,但他们并未取得一致的认同,更不用说基本一致的训练了 。又如,作者提到了真德秀在宋金问题上提出的所谓三策,真德秀以大儒形象载入史册,但他对军事几乎一窍不通,比那些战死的州县长官更缺乏战争的严肃思考,以书呆子的想法提出的对策,也就理所当然文不对题了 。由此可见,在兵的问题上,南宋的那些士人们的确并未真正引起重视,而南宋之所以能够在金、蒙古的强力冲击下维系了150余年,更多的是依靠人民,而不是其他 。
除了对南宋的惨烈战争故事进行全景扫描之外,该书还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战争装备,主要包括水军、陆军和攻城三个方面 。其中,水军有战船、车战船、楼船、多桨船、海鳅船、无底船,舰船装备有火箭、火蒺藜、霹雳炮 。陆军有骑兵、重甲骑兵、弓骑兵,装备有步人甲、棉甲、纸甲,以及大刀、长刀、麻刀、斧头、重斧、麻扎刀、铁锤、战车、拒马、床子弩、弩机、强弩、三弓弩、强弓、神臂弓、平射弓、破敌弓、长枪、飞火枪、竹火枪 。攻城设备有洞子、石炮、投石机、七梢炮、九梢炮、五梢炮、旋风虎樽小炮、铁火炮(震天雷)、鹅梨炮等 。张荫麟说,“历史不是一盘散沙,众史事不是分立无连的;我们不仅要注意单件的史事,并且要注意众史事所构成的全体 。”上述这些武器装备在作者的军事史论述中有序展开,让我们能够透过具体的历史故事看到这些装备的性能、使用情况和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这样,军事装备就不再是一些枯燥的名词,而成为历史的组成部分变得鲜活了 。作者还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珍藏古籍中,精心挑选了这一时期战争装备以及战斗场景的图绘,让我们能够以图识史,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兵、兵器和兵法提供了便利 。
公共史学,通俗史学,说到底是人民的历史学 。《南宋沙场》引领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理解南宋的历史,理解历史上的人民,理解人民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激荡绝非舞文弄墨的画卷,历史的真实绝非虚无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