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锦集( 四 )


这些大师们对文化的见地能够引起我的思考,唤起我对西南联大的兴趣,从而让我很想了解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是如何坚守与传播优秀文化思想的 。翻开《西南联大文化课》这本书,满满的都是答案 。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
《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四):西南联大的成就已经无法复制,但学习态度依然可以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入北京,之后迅速占领了华北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为了保住中国的高等教育,为了中国未来的人才培养,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 。但长沙也遭到日本轰炸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5年日本投降,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西南联大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物资极度短缺,甚至连校舍都是借用,更是没有资金来源,还是有大量的有志之士来到了这里,坚持着自己的学业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传奇 。
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有如此成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得益于西南联大优异的师资资源吗?西南联大的所有教师都是各专业的佼佼者 。能够在抗日战争时期仍然坚持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是极具专业精神,极具人文情怀的 。他们包括朱自清、罗庸、杨振声、闻一多、王力、陈梦家、钱钟书、朱光潜、雷海宗、陈寅恪、傅斯年、钱穆、张荫麟、吴晗、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等等 。每一个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有他们精心的教育,西南联大才能有着如此优秀的成绩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能够在战争年代坚持在学习第一线的学生们,他们一定都是真正的热爱学习者,在战争中寻找着那一张书桌,他们也一定会尽心尽力,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也就无可厚了 。有着好的老师,有着好的学生,当然更需要有着好的教学 。好的教师,好的学生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法复制了,但关于西南联大教学的内容却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可以复制的 。西南大学那些课程、那些大家们所讲述的教案,我们依然能够接触的到、能够学习的 。这套西南联大通识课,让我们可以再次聆听大师们的风采,再次接受大师们的教诲 。比如这本《西南联大文化课》就是讲述着一个个学者们都需要学习的文化常识,而这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我们社会的最根本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