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锦集( 五 )


文化都包括什么呢,罗庸告诉我们:“吾人一举一动,莫过与文化互为因果,对文化有认识,个人言行使能自知而统一” 。冯友兰又把文化从类的观点分为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从个人的观点又有着各种特殊的文化,个体的文化是历史,讲文化之类是科学,而文化也是哲学的一部分 。这就构成了这本书的四大部分,从总体方面讲文化,包括冯友兰的《文化的类型》,包括张荫麟的《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包括汤用彤的《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还包括文化的一些具体的类型,历史、人文、哲学等等各个部分大师讲解的内容 。在我们阅读这些大师们的文章时,可以发现他们所讲授的内容,阅读起来并不轻松 。他们引经据典,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这种阅读之中,你们就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而这就是一个研究性学者必备的能力,而西南联大的同学们在听这些大师的课时就要提前掌握了 。
就比如阅读汤用彤的《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 。想想汤用彤教授这个课程的时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思想被打破的时间点,在西方先进思想不断冲击中国的时候,有着太多学者表示要接受全盘的西化,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 。但汤用彤在这方面有着清晰的认识,文化必须经过本土化的 改变,必须能够适应本土文化才能够真正为我所用,如果外来文化不改变必然被会被淘汰 。而在他举例的佛教能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例证 。佛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他只是和儒家进行了更好的融合,这才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这就指出了想要西方思想为我所用最好的方式依然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这就是西南联大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也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道理对于现在的我们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包括《西南联大文化课》在内的所有西南联大通识课读本,都值得我们现在找来反复阅读,去再次接受那些曾经大师们的风采 。
《西南联大文化课》读后感(五):西南联大:8年培养出2位诺奖作者,170多位院士,它有何魅力?
在中国有这样一所学校,在短短的8年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学生,用8年时间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而成为传奇学校 。
它就是西南联大,而这些卓越人物的培养,离不开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精神,而这些优秀人物所学习的文化课都被编著在这本由大师冯友兰等的课程讲义集结成为《西南联大文化课》 。
在《西南联大文化课》中以冯友兰、汤用彤、张荫麟等谈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而且还讲了中国为什么需要主动学习,并不断汲取和接受外国文化,以便更好传播优秀的思想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