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读后感怎么写?

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 , 深有感触 。
《岁月如歌》这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写的 。了于老师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 , 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 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 , 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典范 。读《岁月如歌》 , 于老师告诉我太多太多为人师的真谛 。
于老师告诉我:“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 , 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她是这么说的 , 也是这么做的 。于漪老师每备一篇课文 , 总要查清时代背景 , 推敲词句 , 理清作者思路 , 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 。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 , 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 追根寻源 , 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三言两语能够准确地拎出来 , 毫不含糊 。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 , 也要反复推敲 , 咀嚼 , 从不同角度思考 , 肯定 , 否定 , 再肯定 , 再否定 。她钻研教材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 。以此对照自己 , 感到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 。同样身为语文教师的我 , 以“科班出身”自居 , 踏上工作岗位后 , 很少再去读书;备课时不能做到“目中有人 , 胸中有书” , 所以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语文的教学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 。
每逢备课 , 我只是看两遍课文 , 然后把能够找到的教学参考书仔细看一遍 , 苦思冥想一番后 , 我才理出属于自己的备课思路 , 确定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我备课时很少能带着“学生意识” , 想着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 , 会是怎样的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 ,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 。
于老师告诉我:身为语文教师 , 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
一个老师除了举手投足、衣着服饰等外在或清新、或端庄、或时尚、或雅致的风格外 , 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文化底蕴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 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师一定能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 , 穿插自如 , 开合有度 。2005年省优质课一等奖《马》的授课者但小梅老师 , 年纪尚轻 , 但鼓励的眼神、得体的举止 , 生动的描绘 , 课堂的结构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授课老师方燕平 , 让听课的老师都为她的课堂品味、丰富学识、独到理解而深深折服 。这些老师授课如此独到 , 如此感人 , 都源于她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