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如何写?( 三 )


《和孩子一起跳舞》确实是一本好书得到了共鸣,因为书中的一个个案例给予老师们的指点、帮助和启发太多太多,尤其是新教师 。
通过品读、反思、感悟的过程,相信老师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太多了,可谓浩如烟海,在如今各种多元化的阅读文库中,每个教师在谈起他们最喜爱的图书时,无不带有深厚的感情和受益匪浅的感慨 。我自从有幸拜读了吴放博士写的《和
孩子一起跳舞》真是收益颇多,感慨也颇深 。
《和孩子一起跳舞》该书中从童心篇、课程篇、教学篇、教师发展篇、行为管理篇、家园沟通篇、随感篇记录了作者所看、所听、所做、所想的一些事例 。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一封封信抨击在我的心灵深处,使我感触非常深,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有同我一样的感受吧!
虽然作者远在美国,虽然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与教学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都有一个聚焦点——孩子的教育 。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在工作着 。
作者以书信的形式,将我们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用高深独道的理论与具体而微的实践紧密结合,像故事一样说给我们听,让我读起来比较轻松,百读不厌,也让我们深受启发 。整本书大致分为7个部分,都是作者实实在在地记载教育中的感悟、想法和意见,作者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不仅使我有种冲动——我要把所有东西都摘录下来 。
当我读完吴放教授写给中国幼儿教师的第37封信后,对做好家长工作有了更深的领悟 。开展平等对话、交流,这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因此,在开展家长会的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 。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召开本学期新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开学初新生的哭闹现象现实问题提了出来 。老师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送孩子入园后即全部回避,新生哭闹一会儿自己会停止 。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家长们都表示愿意配合 。这就是平等对话的魅力所在 。因为大家都是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而努力 。而互相尊重就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的一个重要前提 。
当我读完吴放教授写给中国幼儿教师的第36封信时,对民主和严厉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了一定的想法和把握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不管是“严厉”或“放任”,即不管是“和蔼可亲”或“严肃”,这都是教师的特点,都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如何把握这个“度”,即怎样成为“民主型”的教师 。书中提出了三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