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跳舞》读后感如何写?( 六 )


我觉得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孩子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孩子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孩子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孩子们像太阳,每天把光明带给我们 。
孩子们像翩翩雪花,每一片都与众不同 。孩子们像海洋一般,潜藏着无尽的宝藏 。
孩子们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会绽放 。
——引自吴放《和孩子一起跳舞》
漫长的暑期时光里,为了把空虚的时间填满,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让偶尔懒散的心情充盈文字的跳跃、灵感的火花,我选择了阅读吴放老师撰写的《和孩子一起跳舞》一书,如湖水般平静的心灵瞬间激起阵阵汹涌的波涛 。
正如封底北京《学前教育》杜继刚主编的题词:“吴放笔下流淌的故事,每每关系教师专业成长的烦恼??质朴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论,以及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籍由对话和切磋获得专业提升的开阔空间” 。的确,吴放老师视角独特,通篇以书信形式展开,将理论结合实践,向我们描述了她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历程,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出幼教工作的多姿多彩 。那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读起来轻松,却封封直击我心灵深处,深受启发 。
其一:“细细品读”之“持之以恒”
“允许孩子们在行为的反复中学习与成长”,这是吴放老师写给我们的第30封信,从一个对老师批评“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的孩子该如何彻底根治入手,给予教师一定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当孩子们犯一些所谓的“小错误”时,当孩子反复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不妨自我反省一下,正如吴放老师所言,“试着找一找孩子们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看看自己的教导方法是否合适,就像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一样,有时候也许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实践,产生的效果便大不一样 。
细细品读,我用心领悟吴放老师的理念 。是啊,“孩子们要经历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无数次的摇摇晃晃,是在不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中学习与成长的”,他们的成长好似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完成量变积累的漫长旅途中,老师的容忍、耐心与用心也许正是一种得力的催化剂,帮助孩子完成质的飞跃,破茧成蝶 。在深受启示的同时,我又感悟到,纵然破茧成蝶的时刻是美妙的,但是没有一番辛勤的付出、默默的奉献、执着的追求,任何暂时的表面文章都是徒劳的 。在教育中,我们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尽管混杂了许多的野草尘泥,让我们的眼睛迷离模糊,但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持耕耘,持之以恒,因为No pains, no gains 。正因为我们的坚持,孩子们才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在反复中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