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如何写?( 九 )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 , 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 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 。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 , 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 。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 , 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 ,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 , 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 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 。为此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 , 理解配方法 ,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 , 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 ,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 , 则这个数是  ,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 , 则这个数是。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 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 , 通过前两个问题 , 引导学生复习开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 , 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 , 由于问题较简单 ,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 。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习 , 通过练习 , 学生既复习了估算法 , 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 , 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 , 请你帮他想一想 ,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 , 则其边长应为。(选1个同学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