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读后感大全( 二 )


11月5日更新 。
接近故事的尾声,抱着很矛盾的心情,想快点看到结局,又不想翻到最后一页 。敦煌的经历固然值得人唏嘘,但千百年来经历战火的百姓呢?曾经存在于人类世界里的那些瑰宝和精华呢?都是如何过的呢?面目全非,苦不堪言 。所以战争要不得,而自强是我们要一直做的 。
11·6号更新 。
终于看到了最后一页,还是不得近代那段历史,除了无以复加的心痛,也不知道还能说些啥 。前面赵兴德的故事真的写得很吸引人,一关一关地过来了,真的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只是我以为后面还会再说几句回鹘郡主,不过到最后也没有 。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下,个人的命运和故事实在是微不足道吧 。敦煌不能去,不过读一读敦煌也挺知足了 。这个故事,值得 。历史,更加值得 。
《敦煌》读后感(三):《敦煌》:藏经洞的故事
临考试前,三十二岁的宋朝举人赵行德睡着了,错失志在必得的大好前程,失魂落魄之际,在集市上遇见一个赤身裸体的西域女人,正要遭人活剐了当猪肉卖 。
赵行德英雄救美 。作为回报,女人拿出一张写有外国文字的布条,有了它,就能进入西夏国 。
从此以后,赵行德便得了失心疯,一门心思要去西夏 。他在边境晃荡三年,终于偷渡成功,刚出境就被西夏军队抓了壮丁充军 。
谁知这书呆子骑马打仗样样行,还在刚刚攻下的城市里救了一名美丽的回鹘郡主 。
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是,爱情竟然败给了知识,为学西夏文,赵行德抛下郡主,执意西行 。
在西夏国首都兴庆,赵行德一待两年,不仅学会了西夏文,还以读者无法理解的激情,为这个新兴的国家编制了汉字和西夏文对照表 。
等赵行德回到部队,郡主已经成了将军的宠妃 。两人再次相见,羞愤的郡主从城墙上一跃而下 。这一跳固然凄美,但理由似乎不够充分 。
后来赵行德的部队倒戈,帮着大宋打西夏 。数年战乱中,厌倦了无谓战事的赵行德于机缘巧合间,开始阅读佛教典籍 。
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沙州,整座城市即将陷入火海,为救出这里17座寺庙的经卷,赵行德和一个狂妄的西域商人假结盟,骗他把经卷当成财宝,藏进城南鸣沙山的千佛洞中 。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赵行德,是找不到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他完全出自井上靖的虚构,而这位作家素来以依据严谨的史实创作闻名 。
和作者一贯的叙事风格相比,《敦煌》少见地曲折离奇,叙事速度极快,起承转合也没有给足铺垫 。老练的历史作家用这个仓促潦草的故事,似乎在暗示着一句话: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一千年以后 。
沙州城改名敦煌,千佛洞更名为莫高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