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读后感大全( 四 )


回鹘郡主求死,是在赵行德违背誓言之后,面临了赵行德长官朱王礼的非礼和西夏太子李元昊的强占 。如果说朱王礼非礼源于求而不得的爱,那么李元昊的强占则是充实后宫的猎奇 。回鹘郡主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只能沦为玩物 。与赵行德的重逢,无疑加速了她的死志 。这一生,不断地求依附和被抛弃 。
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恰就是西夏裸女和回鹘郡主 。起因是赵行德救了西夏裸女不求回报,西夏裸女却不愿欠人情而给了赵行德西夏通关令牌,令牌上写的是三十个西夏文字 。赵行德为了求解这三十个西夏文字一路向西走到了河西走廊,阴差阳错被编入了西夏前锋军队,又在行军途中偶然救下了回鹘郡主,又和回鹘郡主有了露水情缘 。被派往兴庆学习西夏文之前,回鹘郡主将自己珍藏的一对项链中的一串送给了赵行德,作为定情信物 。这串项链在关键时刻救了赵行德的命,又指引着赵行德跟随于阗商队找到了鸣沙山,在战火中将沙洲的经卷悉数收藏至鸣沙山的洞窟中 。整个故事写到这里才有了敦煌——鸣沙山千佛洞 。
看到藏经洞最上面的经帛上写“举人赵行德”“甘州小娘子”,再倒推回来想西夏裸女和回鹘郡主,还是很有意思 。
西夏裸女的外貌与行事作风无疑与宋朝本土妇人相去甚远,但正是这份相去甚远给了苦读圣贤书的赵行德一份强烈的冲击感,让他从三十年的书卷苦读中抬起头来好好看了看这个世间与书本的差异 。如果很多年都在相同的轨道上做着相同的事,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离开现有的笃定和稳妥去变道,但是并不代表不会被其他道路上的风景所吸引 。赵行德不能改变自己的样貌,也不会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事作风,但他依然会被和自己差异如此之大的西夏裸女所吸引 。
他在沙洲城破之际抄写经卷,最后记录此事时提到的“甘州小娘子”其实就是回鹘郡主 。这许多年让他念念不忘的是回鹘郡主因他违背誓言从城楼上一跃而下的景象 。他对回鹘郡主有愧,觉得自己未能在其生前尽到责任,那么只能在其死后为之供养 。这时候的赵行德已经在不知从何而来的潜移默化中被佛教召唤,信了佛家的因果 。只是不知道他把回鹘郡主当做自己的业障还是自己的业果,总要为之求一个安稳妥当的去处,让这段感情有所寄托 。
但是我仍然对回鹘郡主的死抱有很大的疑惑,我始终觉得在皇室成长起来的继承人一代会对命运更有掌控力,不会对自己的性命轻言放弃 。回鹘郡主本可以和家人一同逃难,却在逃难途中选择返程,因为她惦记着自己的未婚夫 。这个设定挺符合郡主身份的,因为被呵护着千娇百媚着长大,她的世界可能单纯到只相信纯纯的爱情 。可是她在为赵行德所救却被赵行德占有之后,还能把赵行德看成她死去未婚夫的化身,就有些玄幻了,像是单纯过了头的傻白甜 。当然,这些都可以当作是郡主成长的必经之路,包括她被朱王礼非礼以及被李元昊强掳 。但是在经历这些之后,她仍然活着,是在无意中见到了回归军中的赵行德之后,突然从城门前一跃而下,这就有些为贞操表忠心的意味了,让人觉得大可不必 。成为李元昊的女人,或许只能有低阶玩物的待遇,但身为王族之后,努力在后宫中明哲保身未必做不到 。或许若干年后,她能取代李元昊,又或许能够成为赵行德的助力,一切皆有可能 。但求死,就只有求仁得仁,一切成空 。所以回鹘郡主给我的印象不像个回鹘郡主,反而真真切切像是赵行德笔下的“甘州小娘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宋传统女人,以夫为天,会为贞操立牌坊,会为殉节而殉节 。相比较之下,西夏裸女的豪爽干脆确实值得赵行德惦记一辈子,甚至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惦记,而是封建传统文化对于异域开放文化的惦记,是糟粕对于精华的仰慕 。千百年来,文人总是借女性形象道尽压榨、反抗、挣扎、解放,女性不但在实际中被要求无所不能,甚至在文学形象中还要承载无尽想象 。当然,我们也可能陷入了某种误区,觉得异域女子就应该如此胆大干练,把特殊当成了一般,对女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以致于见到普普通通的平凡女人就觉得腻味 。极端化某种现象,苛刻于某类群体,都会有物极必反的弹回 。我们着迷于异域文化,是着迷于异域的风情,是一种与习以为常的氛围截然不同的某种调性,是一种被烘托出来的藏在空气中的焕然一新的韵味,并不是执着于某个人某件事 。西夏裸女为什么会出现在故事的开篇,会登场得如此之早,正是因为以她为代表的的异域文化正如春风拂过大地,悄然生长在河西四郡,滋养了沙洲(如今恢复“敦煌”之名) 。包括后面赵行德号召僧人搬运佛经藏于鸣沙山千佛洞,都是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仰慕,才想得到必须在战乱中想尽办法将文化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