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1、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人们为什么不敢拿蝗虫充饥?
其实并没有什么迷信 , 也不是因为没有油去炸蝗虫,人恶狠了什么都吃 。我小时候,70年前,就见过天津市有油炸蚂蚱,很香 。
真正的原因是大群蝗虫到来时,弊天遮日,黒鸦鸦一片,几十分钟,所过之处,寸绿不留,连最爱吃蝗虫的鸡都吓得满地乱飞,当遇到大河时 , 蝗虫自动滚成大铁锅大的团,利用浮力过河,满河都是青色的蝗虫 。
过境的速度极快,一日之间,赤地千里,事后没有几只蝗虫了 。
那时都是小家小户 , 没有预警 , 突然而来,一轰而去,庄稼就都没有了 。人们还在惊吓中,来不及反映 , 蝗灾已经形成,蝗虫也无影无踪 。
人们逮不住蝗虫 , 是不能以蝗虫为食物的主要原因 。
解放后,随着 科技 的发展 , 开始有了一些灭蝗的方法,如挖沟掩埋,火烧 。现在更是用无人机预警,从幼虫开始就送大批鸡鸭去吃 , 在真有蝗灾时可以用飞机喷洒杀虫剂,所以建国后,没有见过大规模的蝗灾 。
“蝗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蚂蚱”,这种飞虫喜欢群居和干旱天气 。
蝗虫喜欢在干涸的泥巴地里产卵,并且蝗虫的繁衍能力很强 。这样一来,每遇干旱必发生蝗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十旱九蝗” 。
由于古代发生旱灾的情况较多,加上蝗虫的天敌少和没有有效的喷施农药,古代闹蝗灾的时候很多 。
蝗虫成群结队的飞来,铺天盖地啃噬百姓的庄稼,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因此造成了大量的饥民 。
老百姓没得吃 , 只好啃树皮吃观音土,甚至易子而食 。
于是有人提出了疑问,古代蝗虫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不油炸蝗虫吃呢?
还别说,吃油炸蝗虫确实是很好的办法 。经过科学研究,油炸蝗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5.8% , 其营养成分超过了其他肉类 , 绝对是一道 美食。
现在许多饭店或者大排档都有这道菜 , 既然有诸多的好处,古代老百姓为什么就不吃蝗虫呢?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是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问题 , 老百姓真正吃蝗虫也不过是在近些年 。
从前人们从心里压根就没想到过要吃蝗虫,这就好比大多数人不敢吃蛇一样,源于一种内心的恐惧和认知 。
古人不吃蝗虫另一个原因就是 , 蝗虫迁徙的很快,不是始终在一个地方停留,遇到灾年,即便蝗虫能吃也吃不了几天 。
要说最早吃蝗虫的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 。有一年闹蝗灾 , 李世民在他宫中后花园做了一次政治秀 , 他当着文武百官生吃了一只蝗虫 。他说蝗虫吃百姓的粮食,我吃蝗虫,这叫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
当时吓坏了文武大臣,一起跪下来说:“陛下,千万不要吃蝗虫,对身体不好 。”
从官方的认知来看,吃蝗虫有害无益,老百姓自然也就不敢吃了 。
另外古代闹蝗灾,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认为这是上天派来的“神虫”惩罚人间,是人类做的不够好,是上天示警,老百姓怎敢吃“神虫” 。
当然这是一种愚昧的认识 。
由于没有吃蝗虫的先例,没有敢做第1个吃“螃蟹的人”,这就好比最初西红柿传到我国时,多数人认为西红柿不能吃 。现在西红柿不是成了大众菜了吗?
吃油炸蝗虫也不过是近些年的事,首开先例的是南方人 。
即便到现在,我觉得仍有一部分人对吃油炸蚂蚱有心理障碍 。
古人不吃蝗虫,另一个原因就是过去没有那么多油来炸蝗虫,也就是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烹饪技术,总不能让人们生吃蚂蚱吧?
每逢饥荒年代,吃观音土啃树皮是一种惯性认知,也就是说这样做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吃蚂蚱倒成了另类 。
有些事情是随着 社会 发展而发展的 , 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以现代的观点看古人 , 也许在未来 , 人们能吃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蝗灾发生时,确实是因为饥饿饿死很多人 , 但原因却根本不是因为不吃蝗虫:
第一,蝗虫的恐怖,就是绝收 。
蝗虫发生灾变时 , 正好是青苗的时候 , 蝗虫群飞过,所有你能看到的绿叶,不管是庄稼,草叶和树叶,全部吃得一干二净 。
这一季,肯定绝收了 , 就别想了 。只能等下一季,这一下子,春夏不担心,但秋冬六个月就没粮了 。怎么办?
第二,发生了蝗灾,地方组织人们灭蝗 。
可是,耐不住蝗虫太多了 , 而且 , 会飞 。其实,灭蝗虫在古代,效果真的一般,被打杀的蝗虫,都被人们吃了 。
可是,蝗虫一是没办法长期保存;二是打下来的蝗虫,人家是飞行过境的,打下来的,根本不够吃几天的 。
想吃,没有了,怎么办?
你想想一下,蝗虫飞的十几到上百米高,一天飞一两百公里呢 。过境吃你家粮草时,你能打多少?够几天吃的 。
第三,蝗虫过境后 , 开始重新种 , 只能种一些快长但收获少的农作物了 。
一般人家的存粮,蝗灾是春天发生的 , 最多吃到秋天 , 秋天收获,正好接上 。可是,被蝗虫吃了 , 这一秋收获,可能十不存二三了 。
等坚持过了秋天和冬天,一到春天 , 就饿殍满地了,刚开春,连叶子都没有,不吃树皮,吃什么?
蝗虫过后的来年春天,于是,大量人员逃荒 , 或者冻饿而死,根本等不到春暖花开了 。
吃呀!怎么不敢吃 , 饿急眼了,什么不吃!
只是哪有那么多的蝗虫可以吃一年四季?
更何况蝗虫也算是吃“肉食” , 只要能充饥,再多的蝗虫也不够吃!
不过 , 蝗虫是季节性的害虫 , 来去匆匆,吃蝗虫也不能让老百姓免于饿死?。?
在蝗灾年代,古人只要饿不死 , 什么都吃的 。只是饮食和现代不一样,没有那么大的油水,更不会油炸蝗虫,顶多是用狗尾巴草串串 , 放在火堆里烧烧熟就可以吃了 。
蝗虫有称蚂蚱,和我一样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长的不算丑的害虫 。
小时候常听奶奶讲以前1958——60u年之间闹饥荒的事情,特别是小孩子因饿致死的很多,奶奶带着年幼的伯伯们挖野草树根充饥 , 一锅清水里面就放点树根或者野草,就是一餐,很苦很苦的日子 。
有常识的都知道 , 蝗灾时候,成群结队的蝗虫很快就会吃光庄稼,然后再迁徙到下个地方,时间很快 。
古人虽然知道蝗灾过后庄稼会减产,或者颗粒无收 。但是要在那么短时间内,抓到多少蝗虫才能保证以后不饿死,显然做不到 , 但也没有制止的办法,只能看着蝗虫糟蹋庄稼 。
在古代 , 人们没有储存食物的条件,总不能在蝗灾时候拼命的逮蚂蚱吃,这一顿吃饱了 , 下顿怎么办呢?
并且蝗虫具有很强的移动性,边吃边迁移 , 想捕捉到足够的蝗虫维持温饱不太现实 。即使吃蝗虫能解决一时的饥饿,那接下来一年没有粮食怎么过?
况且古人耕种方式比较落后,耕地粮食普遍不高产,但蝗虫光临过的地方呢又庄稼又没了?为了消灭蝗虫古人也是用了很多方法 , 其中人吃蝗虫也是方法之一,在《旧唐书》之中记载,在贞元元年夏天四月,关中蝗灾肆虐 , 难民们将蝗虫捉来蒸;兴元元年秋天 , 关辅大旱,庄稼被吃光了,百姓也捉过来蒸着吃,烧着吃,以达到节省口粮的目的 。
中国古代属于自给自足的农业 社会  , 而农业的发展受制于天时,就古代而言,古人最害怕遇到上三灾 , 所谓上三灾,即旱灾、水灾和蝗灾,一旦发生三灾之一,势必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 。这里就以蝗灾为例 。
单个的蝗虫并没有任何威胁,哪怕一个小孩子都可以轻易拍死,但若是成群的蝗虫,聚集起来便是一场灾难,所谓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成群的蝗虫能吞噬掉一切可以食用的植物,而农作物自然也难逃此劫 。
一旦农作物遭到破坏,可能颗粒无收,这会让农民失去赖以果腹的食物来源 , 进而会造成大范围的饥荒 。蝗虫是可以吃的 , 比如云南十八怪,有一怪便是“蚂蚱当下酒菜”,这里的蚂蚱就是我们常说的蝗虫 。
那么,古代发生蝗灾时 , 无数人饿死,为什么人们不吃蝗虫,反而啃树皮充饥呢?
第一,潜意识作祟 。在古人看来 , 蝗虫是上天派下来惩罚君主的神虫 , 是不能吃的,而且蝗灾发生时 , 蝗虫都是成群结队出现,铺天盖地都是蝗虫,这时候人们都不敢上去抓蝗虫 。即便有胆子大的,也往往因为捕捉工具简陋而抓不了多少,反而一不小心就让成群的蝗虫啃的血肉模糊 。由此,古人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蝗虫是不能吃的 。
第二 , 不知道吃法 。现在蝗虫最常见的吃法是用油炸,然后再撒上香油、花椒等 , 就是一道很美味的菜肴了,但对古人而言,特别是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油是一种奢侈品,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更不可能将如此珍贵的东西“浪费”在蝗虫身上了 。而如果不用油和香油、花椒等调料,这样做成的蝗虫 美食 将难以下口,甚至根本不能吃 。
第三,蝗虫不能当主食 。现在吃虫子的人也不少,但基本没有人将蝗虫当主食的,而在古代,即便人们有了先进的捕蝗神器,掌握了许多有关蝗虫的烹饪方法 , 然而,以蝗虫为食物,最多只能吃上几天 。而古代蝗灾发生的时间主要在夏秋季节,这时候蝗虫破坏农作物,从农作物遭破坏到次年春天 , 少说也有几个月,古人不可能在这几个月里天天抓到蝗虫,更不可能天天吃蝗虫 。
要知道,蝗虫最多在一个地方待上几天就去祸害下一个地方了,所以人们抓的蝗虫,只能解决短时间内的温饱 。随着时间推移,蝗虫走了,食物都吃完了,农作物也没了,这时候就只能啃树皮了,当树皮都啃完了,饥荒就发生了,接着就是 社会 动荡,蝗灾对古代的破坏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
总之,不是古人不想吃蝗虫,而是抓不到蝗虫,抓到了也不知道怎么吃 , 更不可能天天吃,这时候许多人为了活下去,就只能啃树皮、吃观音土了,甚至还有无数人饿死 。
蝗虫造成的灾害,历史 上多有记录 。在古代 , 蝗灾后果之严重,成因之困惑,来去之迅速 , 治理之无效 ,让人民谈蝗色变 。本是自然现象,因人们的无能为力,往往就附加上非自然因素,充满迷信色彩,认为是蝗神对人类的惩罚,唯有诚惶诚恐祈祷,不敢冒犯,更别提去食用了!一蝗灾后果严重
水灾时 , 地势高一点的地方勉强还有收成;
旱灾时 , 地势洼一点的地方基本能有收成 。
蝗灾时就不一样了,无论高岗下洼 , 所有庄稼,包括树叶,所到之处,一扫而光 。所以,蝗灾之后,人们连树叶也没得吃,只有吃树皮了,后果严重如此 。
二成因令人困惑
以前科学不发达 , 人们对蝗灾的成因知之甚少,不知道蝗虫的卵孵化的条件,需要在湿度小于50%的干旱环境中 。所以面对几年甚至几十年一遇的蝗灾 , 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一下子生出那么多的蝗虫,而且是和旱灾重叠在一起,好像是神灵对苍生的惩罚,自然而然地就附会到神力之上,畏惧之心油然而生 。比如今年非洲地区的蝗灾 , 最严重时,在非洲东部形成一个长60余公里 , 宽30余公里的蝗虫带,当地农村仍有人认为是神力所致 。
【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三来去之迅速
单个蝗虫食量有限,数以亿计的蝗虫同时出现,所吃食物就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了  , 一个地方的庄稼和草甚至树叶是有限的,所以蝗虫大部队就需要不停地转场 ,不然就会饿毙 。因此,蝗虫大部队来去匆匆 。
听老家里一个老人讲,有一年发生蝗灾,从西边的天边好像飘来了一片乌云,人们纷纷准备防雨用具 。来到跟前 ,人们才知道是发生了蝗灾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蝗虫把一切能吃的庄稼和树叶全部吃掉,欲哭无泪,没办法!
四治理之无效
以前没有科学手段灭蝗,仅仅靠人力 , 不异于杯水车薪 ,治理很难见成效,就更加助长了有神论的说法。既然是神力,人类肯定不是对手,哪还敢去吃蝗虫 , 蝗虫啊蝗虫,只要你不吃我,我也不吃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人类已经掌握了灭蝗的技术 , 所以,只有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 蝗灾还会不时出现,但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蝗灾基本上很难形成气候  , 蝗灾大势已去!
古时候人们饥饿的时候连树皮都吃,不应该是因为挑食而不吃蝗虫的 。而是蝗虫的速度太快,不会在一个地方做长期停留,人们工具有限,在短期内抓不到多少的,即便抓到了一些也很难长期保存 。
其实蝗虫的味道还不错的,以前 旅游 的时候忘记在哪个城市了 , 在一个景区就有卖油炸蝗虫的 , 当时没敢尝试 。
后来记得好像是我姐给了我一些 , 也是朋友送的,已经油炸好了的 。当时本来心里很抵触,没打算吃的,不过听我姐说一斤蝗虫,能卖五六十的 , 一想竟然比牛肉还贵一倍,好吃不好吃也得吃啊 。
结果一吃味道还真挺好吃,嚼起来有点像,吃肉的感觉 。有一点点蝉蛹的味道,细细一品还能吃出点鹅肝酱的味道,虽然我没吃过鹅肝酱 。
不过听人说 , 新鲜的蝗虫油炸的更香,我吃过的是已经冷冻过的了,有点皮了,一点不脆 。从网上看也说蝗虫之类的营养价值挺高的,味道也可以,所以古时候不是不吃蝗虫 , 而是等他们真正到了灾年挨饿的时候已经抓不到蝗虫了 。
我们如今看 历史 ,见古代如果发生蝗虫灾害的话,伴随着的往往是民不聊生、饥不择食,更有甚者出现易子而食的残酷行为 。当蝗灾来临时,地面上所有的绿、所有能吃的,都被蝗虫吃掉了,而那个时候,已是颗粒无收的农民,为了果腹充饥 , 不得不把那蝗虫吃剩下的草根、树皮拿来啃吃了 。
每当我们想到这样一幅画面,除了感到不寒而栗外,还有就是心里有一些疑问、有一些问题让我们想不通 。那就是:蝗虫乃营养丰富的虫类,既然它吃了农民的庄稼使农民没有吃的,那为什么农民不把蝗虫捉住吃蝗虫来填饱肚子呢?
反正这玩意儿又没毒 , 吃不死人的 。这玩意儿非但没毒吃不死人,其营养价值以及口感,真的不错呢 。观鱼儿文静在农村老家时,曾吃到爷爷捉来油炸下酒的蝗虫美味 。哇哦 , 那滋味 , 那口感,老棒了,简直令人回味无穷?。?
想着把蝗虫洗净,放进油锅里滚一圈,使其表面炸地金黄,内里炸地酥脆软嫩 , 再准备一些佐料 , 佐料里加入花椒和孜然粉,然后使用筷子夹一只已炸好的蝗虫蘸一蘸佐料,其后慢慢放进嘴里,只是单单想一下这样的画面,就感觉肚子已经饿了,想吃 。
另外建议吃的时候请细嚼慢咽 , 这样有助于仔细品尝蝗虫的个中滋味,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一口就吞了 。
咳咳,不能多想了 , 咱们言归正传 。
古代农民为何不敢以蝗虫充饥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第一、 无论我们中国的古代,还是非中国的古代,那个时期的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认识都不够充分,总是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归类于神秘学 。
比如说蝗灾出现了,人们普遍会认为是由于统治阶级(我们中国古代一般认为是皇帝)犯了重大错误,惹怒了上天,于是统治阶级统治下的地区和人民 , 遭受到上天降下的惩罚 。在这样得认识下,人们又怎么敢以蝗虫来充饥呢?
第二、 蝗虫灾害来临时,它们往往是铺天盖地,里里外外裹成一大团,犹如一朵黄色的云一般,从天上急飞而来,并把它们眼前看到的所有一切能够吃的都吃了一个遍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又怎么敢去捉蝗虫来吃呢?他们能够躲在自家屋子里或者地下,能够不被蝗虫吃了,这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 。
古代不像我们今天一样 , 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灭杀蝗虫,比如说火喷、药喷、网捕、鸭吃、人吃等,他们是除了等灾害过后国家的救济,已别无他法 。所以,我们通读 历史 后,更应该感恩我们生活的时代 。如果让我们去到古代的世界生存 , 大概活不过第一集的前15分钟吧 。
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油炸蝗虫还是一道非常不错的美味,甚至还有人专门在饲养蝗虫 , 为的就是能够吃到这样一种美味 。
那么现在人能够吃蝗虫,为什么古代人就不吃蝗虫呢?
实际上,在古代的官方典籍中,蝗虫是一个害虫 , 因为他专门吃农民的庄稼,从而造成大面积的饥荒,所以在古代人们的认识中 , 蝗虫是有害的,吃蝗虫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害的,所以在主流的 社会 意识当中,蝗虫是不能吃的,这其实就像西方人不吃动物的内脏和鸡爪等等东西一样 。
其实 , 古人吃蝗虫其实就相当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对于一种公认的有害的东西 , 人们都是持有一种怀疑甚至是恐惧的态度的,所以除非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否则人们是不会吃这种东西的 。
况且,人们不吃蝗虫的还有一单原因就是,蝗虫一般不会再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停留的,因为蝗虫可以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附近的庄稼和粮食吃光,等到粮食吃完了,蝗虫自然也就飞走了 。
这就是没有生活常识的提问,蝗灾过后才致使粮食绝收,从而造成饥荒 , 而不是蝗灾前的饥荒,再说了蝗灾发生时遮天蔽日,同时过的也快 , 来不及打扫就飞走了,说句实话,你现在偶尔吃几只油炸蚂蚱挺好的,如果是真让你吃蚂蚱顶饭,你就吃不下去了,毕竟不是饭菜 , 还有就是蚂蚱除了油炸,用其他方法是不能做的,就是做出来也很难吃的 。

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文章插图
2、如何治理蝗灾?哦 古代哦 呵呵 看快了点
古代是从生态环境入手的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 。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 。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 , 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 , 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 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 。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 。另外 , 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
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 。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 。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南北疆气候相差悬殊,植被类型多样 , 因此蝗虫的种类繁多,数量惊人 。据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介绍,在新疆现已发现蝗虫160余种,其中主要分布在北疆的有128种,南疆也有52种 。如此多的蝗虫 , 导致新疆地区蝗灾不断 。
新疆蝗虫均属于蝗科,又分飞蝗亚科、笨蝗亚科、锥头蝗亚科、癞蝗亚科等 。除了亚洲飞蝗和竹蝗外 , 还有12种不成群迁飞的土蝗 。蝗虫是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的素食者 。对农业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有:亚洲飞蝗、小垫尖翅蝗、意大利蝗等 。对牧场有灾害的蝗虫有:西伯利亚蝗、牧草蝗、小车蝗等 。
在植被丰富的北疆 , 蝗虫多为草栖性和林栖性 。在这儿即使是刚打过药,蝗虫也遍地都是,若在草丛里任意走动,几乎每一步都有两三只蝗虫从脚下蹦起 。在水草丰美之处如那拉提草原 , 蝗虫的体色多为黄褐色、绿色和黄色,高高的草丛掩护了蝗虫 。在炎热的南疆,旷野多为光秃秃的,很少草木,却也能找到蝗虫,但是这里的蝗虫多为露地栖性 , 虽然没有了植物的掩护,蝗虫却以那岩石般的颜色与戈壁滩融为一体,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真是绝好的拟态保护 , 而且南疆蝗虫更加灵敏善飞,想捉到它们也不容易 。
在新疆,人们主要用飞机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法灭蝗,杀虫剂还会在杀死蝗虫的同时杀死其他动物,其中某些可能是对人类有益的 。这样,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 而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可能导致蝗虫的肆虐,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杀虫剂还会对畜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牲畜中毒,在农药的有效期内,牲畜会被赶离这片草场 , 等有效期过了才能继续放牧 。
什么才是灭蝗的良策呢?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说,灭蝗应以改变生态为主 。所以应首先给蝗虫分类定种,划分蝗区 , 对其生活习性进行研究 。这样才能寻求到多、快、好、省的灭蝗方法 。经过几天的考察和思考 , 我头脑里产生了关于治蝗的想法:
第一,可从蝗虫的生态环境入手 。已知蝗虫在产卵时会把卵产在含水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地方,于是可以水边大量种植草木 , 使蝗虫没有地方产卵,从而达到灭蝗的目的 。
第二,可用引进天敌的方法将蝗虫大量杀死 。蝗虫的天敌基本上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捕食性的如粉红椋鸟,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它的育雏期,每巢多为3-4中雏鸟 , 一只雏鸟平均每天可吃137只西伯利亚蝗,而一只成鸟一天可吃167只西伯利亚蝗 。此外 , 寄生性的昆虫有斑芫菁、蜂虻、尼黑卵蜂的幼虫可寄生在蝗虫的卵囊中,在天山山系曾发现麻蝇寄生在一些蝗虫的幼虫或成虫的体内 。但是,在用天敌灭蝗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 , 不要治理了蝗灾,却带来另一种灾害 。
第三,农药的副作用太大,并且长期使用单一配方的农药会使蝗虫自身产生抗药性,使得治理蝗灾更加困难 。我认为应该研究一些专门对蝗虫有效的杀虫剂或专门感染蝗虫的病菌或菌类 。如现在在新疆使用的一种菌类,叫"绿将军",它只感染蝗虫 , 将其杀死 。此外,由于蝗虫在发育成成虫时需要蜕皮,可以研制一种专门抑制蜕皮的杀虫剂,使蝗虫无法正常发育,以此起到抑制蝗灾的效果 。
第四,在蝗虫的交配季节,可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降低其交配机率,间接控制繁殖 。比如雌虫在交配时多以声音或散发气味来吸引雄虫 , 那么,我们可以模仿这种声音或气味来吸引雄虫,再在周围建一圈电网,将自投罗网的雄虫杀死 。但杀死雄虫不如杀死雌虫有效,因为在有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不与雄虫交配,也能繁殖后代,而且后代都是雌性 。
第五,光消灭蝗虫还不够,最好能变害为宝 。现在在新疆,有人大量养殖鸡、鸭,鸡、鸭会以蝗虫为食物,这样蝗虫就成了鸡、鸭的饲料 。在我国已有了蝗虫养殖业 , 新疆蝗虫种类多,数量大 , 不愁没有原料 , 若能养殖成功,便能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点贡献 。
第六,在历史进化过程中,蝗虫与其食物–植物间发生了协同进化,就是彼此相互适应对方变化的过程 。植物会发展自身的防卫机制,防止自己作为食物被吃掉 。蝗虫为了适应植物的变化,自身也在发展 。
可见,一方面蝗虫促进了植物发展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植物也促进了蝗虫的多样性发展 。蝗虫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对生态系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植食性的蝗虫还能够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粪便,使其更利于土壤吸收,转化为蛋白质随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动物食用 。鉴于此,治蝗该治到什么程度,得三思而后行 。
办法1:人工扑打法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 。以《捕蝗要法》的记载 , 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 , 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 。属于自春秋战国年间起,农民们迎战蝗灾的“白刃战” 。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 。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壕堑掩埋法人工扑打法虽说简单,但毕竟人力体力消耗太大 。于是到了汉朝年间,累坏了的国人们,也脑筋灵光一现:何必要和蝗虫打白刃战?给蝗虫挖坑不就行了?于是“壕堑掩埋法”应运而生 。以东汉《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 。这种办法的“歼敌”效果极好,通常一埋一大片 。操作难度却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浅,蝗虫也能钻出来 。《晋书》里记载,河东地区当时发生蝗灾,人们采用“壕堑掩埋法”埋杀蝗虫,熟料埋进土里的蝗虫,转眼就飞出来 , 反而把庄稼啃了个光 。于是,一种更狠的办法 , 唐朝时就普及了:篝火诱杀法 。办法3:篝火诱杀法其实,火烧蝗虫的愿望,在春秋战国年间,就是十分强烈 。《诗经》里就有“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 。到了唐朝时,这种“火烧蝗虫”的操作 , 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 。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 。大批百姓趁机捕杀 。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果断启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里成功将大灾扑灭!而发展到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不但断绝灾难隐患,更可在烧荒处开荒种地,可谓一举多得 。办法4:据虫除卵法也同样是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 。趁着冬天的机会 , 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 。因此 , 就有了“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 。《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 , 必须果断挖土铲除 。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 , 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 。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 。到了明朝年间,人们更明白一个事实:种地其实比找虫卵更能杜绝隐患——垦荒除蝗法 。严格说来,垦荒除蝗法其实起于元代,以《农书》记载,元朝的农民们,就常垦荒种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灾 。发展到明朝时,更有了系统的操作:滋生蝗虫的地方 , 都是“涸泽”地区,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农田,在垦殖的过程里 , 通过各种方式杀灭掉虫卵,同时种植绿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植物,用于蝗灾时的备荒口粮 。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 , 这种“垦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记录,更随着《农政全书》的享誉世界,流传于欧美各国 。对西方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响 。但话说回来,上面这几个办法,虽说各个靠谱,可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 , 这些办法也只能做到缓解灾情 , 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点 。一直到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够勉强控制蝗灾 。叫这个可怕灾害,看似离现代生活比较远 。某些“吃货拯救蝗灾”的调侃 , 更可以说是对病虫害灾难的严重无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坚强的中国人 , 依然世代更新着治蝗灭蝗的经验 , 勇敢面对着每一次灾难 。这样的智慧与勇敢,恰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 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 。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 , 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 , 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 , 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 , 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 , 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 。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 保护好蝗虫的天敌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
扩展资料: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 , 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
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 , 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 , 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 。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 。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灾
防治蝗虫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这些防治要达到的目标都是消灭蝗虫 , 避免蝗虫对庄稼的为害 。
在防治蝗虫时我们强调要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预防为主,就是要尽量在蝗虫大发生之前 , 或在蝗虫发生程度较低,蝗虫还没有给庄稼造成损失时,及时采取行动,将蝗虫杀死 。否则 , 在蝗虫发生程度严重时采取行动,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也会给庄稼造成严重的损失 。
治理蝗灾方法 :
第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 。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 , 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 。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 , 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 。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 , 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 , 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 , 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
第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 , 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 。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 。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 。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 。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诿庥谑芎?。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 。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 。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 。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 , 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 , 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第三:农药防治:
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 。
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 。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 。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 。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统晌舜驹?nbsp;, 到处传播微孢子虫 , 而且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 。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就像是流感一样 。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 。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 , 并不重视 。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 。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
扩展资料: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
其幼虫称为“蝻” , 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 , 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 , 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 。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 。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
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文章插图
3、古代发生蝗灾的时候,为什么古人没有想到把蝗虫给吃掉?我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肯定是少不了食物 。当时古代贵族一般都会吃肉食 , 而普通老百姓一般吃的东西都很简单,像是野菜 。古代人甚至会吃糖,比如说麦芽糖这样的食物,甚至还会喝酒 。

如果发生了蝗灾,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那么粮食的产量自然也就减少 。以上所说的食物在发生蝗灾时,多少都会受到牵连,数量也会变少 。那么,这些灾民为什么宁愿挨饿都不吃蝗虫呢?说了你可能不信 。蝗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蚂蚱,它属于一种农业害虫 。

在宋代,古人们发现了去除蝗虫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把蝗虫的产下的卵消灭掉,北宋下发了抓捕蝗虫的文书 。在晚清时期的1855年~1857年 , 归德地区的蝗灾非常严重,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水旱灾害发生的次数比较多 。实际上,蝗虫也不是不能吃 , 但是,当旱灾出现的时候 , 百姓如果在吃蝗虫的时候不喝水,那么很快就会没命 。

还有就是蝗虫的速度很快,抓也不抓不到,所以肯定就不会拿来吃 。就算侥幸抓到蝗虫,蝗虫这么?。揪统圆槐?。百姓早就知道蝗虫能够食用,等到百姓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蝗虫早就已经飞走了 。在古代,有蝗神庙的出现 , 这说明民间有蝗神信仰 , 官府在蝗灾发生时会进行祭天活动 , 祈求老天爷让人间平安 , 除去灾难 。

蝗虫是一种流动性很强的动物,所以危害范围大,在蝗灾过后,当地会发生瘟疫 , 人口数量大量减少,有不少百姓因为饥饿而死亡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蝗虫已经成为了一道美食,体内蛋白质含量达到74.8% 。蝗虫不仅是美食 , 还是治病的良药 。它能够治疗破伤风、支气管炎等疾?。?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
因为古人没有那么深远的想法,蝗虫都来吃粮食了,肯定是把蝗虫当作一种邪恶的东西吧,远离还来不及,怎么会吃呢 。
因为当时文化十分落后,百姓认为蝗灾就是老天爷降下的惩罚,不敢反抗,所以也不敢把蝗虫吃掉 。
因为古人的思想比较陈旧,他们肯定是不敢吃这种生物的 。
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文章插图
4、古代有一种灭蝗方法―“挖沟埋沙法“ 。其原理是什么?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为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所以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挖沟埋沙法“原理是用土封闭蝗虫胸腹部气门,使其窒息而死.因为气门与体内呼吸器官气管相通.
古代灭蝗虫的方法,古代蝗灾无数人饿死,为何人们宁愿啃树皮也不敢以蝗虫充饥?

文章插图
5、蝗虫用什么方法可以灭它防治蝗虫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这些防治要达到的目标都是消灭蝗虫,避免蝗虫对庄稼的为害 。在防治蝗虫时我们强调要预防为主,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预防为主,就是要尽量在蝗虫大发生之前,或在蝗虫发生程度较低,蝗虫还没有给庄稼造成损失时,及时采取行动,将蝗虫杀死 。否则,在蝗虫发生程度严重时采取行动,不但要使用更多的人力和金钱,而且也会给庄稼造成严重的损失 。有时农民朋友在田间一发现蝗虫就着急了,为了尽快杀死蝗虫,往往首先选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 。这样做虽然可以很快杀死蝗虫,避免庄稼损失,但是同时也杀伤了大量的蝗虫天敌,并且给环境和庄稼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污染,有时由于农药使用不当或施用技术掌握的不好,还会在打药时引起农药中毒 。因此过分强调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蝗虫,会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防治蝗虫时不应首先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而要采用那些对环境和庄稼无污染、对人和家畜、家禽安全的方法,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 。在蝗虫发生极为严重时,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也是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 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 。农业防治 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 。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 。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 。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 , 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有些种类的蝗虫 , 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 , 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 。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 , 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 。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 。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 。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庄稼免于受害 。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 。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 。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 。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在自然界中他们可以消灭很大一部分蝗虫,一般可以有效的控制蝗灾的爆发,除非由于某些原因,蝗虫的天敌没有能力控制下蝗虫则大爆发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蝗虫天敌,对于控制蝗虫有重要作用 。种植可以招引天敌的植物,如中华雏蜂虻和芫青的幼虫捕食蝗虫的卵,成虫取食花蜜或花,因此可以在蝗虫发生地种植开花植物 , 为天敌成虫提供补充食物,提高天敌的数量,控制蝗虫; 1、 在蝗虫的发生地为鸟搭巢 , 招引鸟类来落户,防治蝗虫; 2、 防止乱捕杀青蛙,保持自然界中青蛙的数量; 4、在打化学农药时要避开天敌发生期,或发生地点,并且尽量选择性高的农药,也就是说这些农药只对蝗虫有杀伤作用,而对天敌无杀伤作用 。生物农药防治老师: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 。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专性的、只有单个细胞的原生动物 。蝗虫取食了有微孢子虫的食物后 , 就可以引起蝗虫得微孢子虫病 。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因得病而行动迟缓、不能飞行,产卵量下降,直至死亡 。蝗虫一旦得了微孢子虫病 , 它就成为了传染源,到处传播微孢子虫,而且得了病的蝗虫它产下的卵也带有微孢子虫 。这种病可以通过食物污染、蝗虫相互咬食,在蝗虫群中传播,形成长期的流行病 , 就像是流感一样 。因此一次防治后,该病可以在蝗群中流行多年
除蝗虫方法:
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垦荒种植 , 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
2、在蝗灾区 , 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 , 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 。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
3、减少蝗虫的食物源 , 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 。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
4、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 , 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
扩展资料:
蝗虫的天敌:
1、蛙类
几乎所有蛙类都是蝗虫的天敌,蛙类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 。
2、蜘蛛
蜘蛛除南极洲以外,全世界分布,多以昆虫、其他蜘蛛、多足类为食,对于蜘蛛而言,撞在它的陷阱上的蝗虫和苍蝇、蚊子没多大区别 。
3、鸟类
吃蝗虫的鸟类有燕鸻、白翅浮鸥、田鹩等,尤以燕鸻最为突出 。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 , 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蝗虫
漫天蝗虫,已经造成非洲多国蝗灾,蝗虫来袭,我国有何破敌良策?战斗鸡战斗鸭,鸡鸭特种部队 , 对付蝗虫有奇效!
治蝗虫可以把门沙喷洒上大量的粘连剂,把网撒在庄稼地上,蝗虫飞到庄稼地就把它粘住了 。
还可以在一块受蝗虫袭击的粮食地上喷洒农药给农作物,蝗虫吃了就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