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1、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 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 , 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扩展资料:
故宫三大殿:
1、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 , 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 , 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 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 , 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
2、中和殿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 , 建筑面积580㎡ 。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
四脊顶端聚成尖状 , 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 , 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 
3、保和殿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高29米 , 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 。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 , 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 但是在历史上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 。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 。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 。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 。
扩展资料
太和殿的建筑特征:
太和殿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八条“垂脊”上,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 。但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 。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 , 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 。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和殿
太和殿原名奉天殿,所谓奉天 , 就是遵从天意,受命于天,继承气运,行驶老天给予的权利 。
皇帝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派大将出征远方等事件,皇帝都会在太和殿接受群臣祝贺 , 这样的仪式叫“朝会” 。朝会会用到大量的陈设、乐器等的设备 , 规模极大 。皇帝会在大殿上接受大臣的叩礼,有时还会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群臣 。平时,太和殿空无一人 。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为北京故宫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和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 。因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 。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原名奉天殿 。“广三十丈 , 深十五丈”,即长95米,宽48米,面积达4522平方米 。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三层汉白玉石建成的基台上,合称“三大殿” 。“三大殿”和东面的文华殿、西面的武英殿合称“外朝” 。三大殿建立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太和殿的皇帝宝座正好就在这条中轴线上 。这条中轴线正是明朝时北京城的中轴线 。
永乐十九年(1421年)遭雷击焚毁,正统元年至正统六年重建 。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丙申 , 遭雷击焚毁 。四十一年,完成重建 , 改名为皇极殿 。
万历二十五年大火,天启七年重建 。
清顺治二年改名为太和殿 。
顺治三年和康熙八年各重修一次 。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半夜,由于太监失误 , 太和殿西边御膳房失火,太和殿再次被焚毁 。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六年重建 。现存的太和殿即是这一次重建之后的成果 , 仅为原奉天殿的一半大小 , 所以相对原来建筑的基座较小 。
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 。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 。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字移至中间 。
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 , 面积2368平方米 , 殿高26.92米,加上下面的须弥座和高达8.13米的三层台基,共高35.05米 。台基上有大量的龙凤石雕 。太和殿殿顶用的是重檐庑殿顶设计 , 只有宫内最尊贵的建筑才能使用这样的设计 。殿顶正脊两端的螭吻是宫内最大的,垂脊上共有琉璃制成的仙人走兽11个,也是宫内所有宫殿中最多的 。太和殿共有楠木立柱72根,最高的12.7米,最粗的直径1.06米 。原楠木巨柱早已毁于大火,今太和殿的柱子乃是清朝重建时用松木拼接而成 。其中包括宝座旁的6根沥粉蟠龙金柱,是宫内其它建筑物没有的 。殿内的天花、藻井等的设计,也是所有宫殿中等级最高的 。
太和殿前的露台,也就是“丹陛”上,摆放着一些陈设品 。比如说东西两侧有铜制龟、鹤一对 , 里面中空,有重大典礼时用作燃放檀香 。此外还有计时用的日晷、象征性的衡量仪器嘉量、铸造于乾隆年间的香炉等 。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 。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
太和殿在古代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
太和殿明朝朱棣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建造完成 , 但是当时不叫太和殿儿叫做奉天殿 。到了明嘉靖十一年的时候太和殿有改称为皇极殿 。
一直到清朝入关北京以后再1645年才改成了太和殿 。太和殿建造完成以后经常遭到焚毁,因此重建了很多次 。
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画有神仙走兽一共11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 。
扩展资料:
太和殿中的顶梁楠木柱最粗最高 , 直径有1.06米,高12.7米 , 每一根柱子都是最为珍贵的楠木 , 获取它们的代价极为惨重 。
珍贵的楠木大多生长在川广云贵等地的原始森林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现 , 官员和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因此丢掉了生命,后人用进山1000出山500来形容采木的危险 。
艰苦的采伐后,更头疼的问题是运输,这些巨型楠木又是怎么运进京城的呢?当时负责取材的工部尚书宋礼,采用了一种大胆又别有心裁的办法 , 就是以水运木 。
将木材从产地的崇山峻岭中 , 依靠天然的河流和运河运输到北京 , 这种方法既因地制宜又节省人力,但尽管如此,永乐时期为了建造皇家宫殿,采木工程就持续了13年 。
这座紫禁城的第一大殿几经焚毁又多次重修,到清朝重修时 , 木头换成了从东三省采伐的松木,太和殿辉煌依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历史功能)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 , 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

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文章插图
2、故宫里都有哪些宫殿?都是干什么用的?1、永和宫
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 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
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生子胤禛 , 即后来的雍正帝 。
其后乾隆帝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 。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
2、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 。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 , 两头有暖阁 。
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 。他们在这里居?。苍谄绞贝砣粘U?。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 , 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 位于交泰殿后面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 ,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 , 有东西暖阁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
在顺治十二年 , 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 , 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 , 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 。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 , 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
当然 , 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 , 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
清初 , 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 , 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
5、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 , 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 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 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
宫为二进院 , 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 。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 。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 。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 。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 。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坤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和宫
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 。午门有五个洞 。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 。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 , 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 , 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
正门“午门” , 俗称五凤楼 。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北京故宫 午门抱一个方形广场 。有1组建筑 。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 , 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 。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 , 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 。这组城上的建筑 , 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 。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 。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 , 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 。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 。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 。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 。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 。城台上建有城楼 ,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 , 四周出廊 。皇帝死后其灵柩就从东华门运出,故俗称“鬼门” 。
太和门,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 。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 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现名为清朝时名称) 。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 , 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 , 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 , 保和在后 。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 , 造型重叠起伏 ,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 。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 , 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 。在栏板地栿石下 , 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 。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 。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2377.00㎡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 , 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 , 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 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 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也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积最小的,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7米 , 平面呈正方形 , 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 。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再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
北京故宫中和殿内部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 , 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
1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 , 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 。前朝与内廷宫殿的分界线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前朝 , 以北为内廷 。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门听政”的所在地 。太和门和乾清门都是殿的形式,虽然名字上是门 , 在明代皇帝上朝处理政事都是在太和门,清代的时候皇帝上朝处理政事才改到乾清门 。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
2)乾清宫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保和殿的后面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 。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 。这块匾在清雍正以后 , 成为放置皇位继承人名字的地方,雍正为防止皇子之间争夺皇位而互相残杀,采用秘密储位的方法,即生前将皇位继承人的名单写在纸上放在匣子中 , 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待皇帝死后打开匣子当众宣布皇帝继承人 。在乾清宫的两头有暖阁 。是皇帝读书、就寝之地 。在乾清宫的西暖阁上下两侧放置27张床,由皇帝自由选择,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刺客行刺,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 , 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乾清宫周围的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 。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 。
3)坤宁宫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重檐庑殿顶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
4)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 。明、清时 , 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皇后在此接见嫔妃命妇 。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清代的25枚“宝玺”(印章)也曾收藏在这里(现藏于珍宝馆) 。
5)东西六宫
位于后三宫东西两侧,共十二座宫殿,是明清皇帝的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西六宫:太极殿、永寿宫、咸安宫、储秀宫、体和殿;东六宫:钟粹宫、景阳宫、延禧宫、永和宫、景仁宫 。这些宫殿基本上都是二进院一宫两院,每个院子有正殿、配殿、宫门 , 有些院子还附有游廊、后殿 。慈禧太后曾在储秀宫和长春宫居住过,慈禧在储秀宫居住时曾经大肆修缮过储秀宫是它成为东西六宫最奢华的宫殿!
6)故宫其他区域
包括南三所、御膳房、慈宁花园、外东宫、英华殿、寿安宫、建福宫花园、寿康宫、乾东五所、文华殿、武英殿,这些宫殿建筑群分别坐落在皇宫的主要建筑的东西两侧,其中南三所、乾东五所是皇子的居住区、寿康宫、寿安宫、慈宁花园、英华殿是太后太妃的生活区域 。外东宫是乾隆太上皇宫 。
1、永和宫
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 , 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
清沿明旧 , 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
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 。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生子胤禛 , 即后来的雍正帝 。
其后乾隆帝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 。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
2、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 。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
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 。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 , 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 , 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 。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 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 , 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
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 , 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 。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 。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 。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 。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
自此以后 , 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 。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 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 , 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 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 , “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
5、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 。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 。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 。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 。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 。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
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交泰殿
钦安殿 奉先殿 养心殿 皇极殿
太极殿 养性殿 英华殿 宝华殿
体元殿 体和殿 武英殿 南薰殿
文华殿 传心殿

乾清宫 坤宁宫 宁寿宫 斋 宫
长春宫 翊坤宫 景仁宫 承乾宫
永和宫 钟粹宫 景阳宫 寿安宫
寿康宫 建福宫 慈宁宫 咸福宫
重华宫 储秀宫 永寿宫 毓庆宫
延禧宫 景福宫 咸安宫
花园
御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

午 门 神武门 太和门 宁寿门
慈宁门 隆宗门 乾清门 景运门
西华门 东华门 皇极门 锡庆门
轩、堂、斋
绛雪轩 颐和轩 古华轩 玉粹轩
三友轩 乐寿堂 摛藻堂 遂初堂
浴德堂 内阁大堂 大佛堂 养性斋
位育斋 倦勤斋 抑 斋 漱芳斋
含清斋
楼、阁、亭
角 楼 阅是楼 云光楼 萃赏楼
延趣楼 梵宗楼 慈荫楼 吉云楼
宝相楼 佛日楼 梵华楼 弘义阁
体仁阁 文渊阁 畅音阁 延晖阁
符望阁 雨花阁 景祺阁
万春亭和千秋亭 浮碧亭和澄瑞亭
禊赏亭 矩 亭 撷芳亭 耸秀亭
碧螺亭 西井亭 东井亭 御景亭
玉翠亭、凝香亭 浮碧亭 澄瑞亭
临溪亭 箭 亭
其他
旭辉庭 竹香馆 四神祠 露 台
南三所 南、北十三排 城隍庙
珍妃井 九龙壁 寻沿书屋 军机处
銮驾库 堆秀山 堆秀山 , 明曰堆绣山
护城河 大禹治水图玉山 城 垣
断虹桥 咸若馆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 , 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
赫舍里那时候住的是坤宁宫
根据康熙给顾太监的信以及三十六年的一份奏折可以非常肯定:
德妃:永和宫
宜妃:翊坤宫
良妃推测可能跟着惠妃住在钟粹宫,但不确定
雍正的妃子住东西6宫木
至于阿哥们未成年的住阿哥所
成年的在外造府
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文章插图
3、清朝故宫各个宫殿用途是干什么的,它们地理上的位置又有何讲究的…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分别为: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东西十二宫多为妃嫔住所 , 也有太后级别的住过西六宫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宴客和殿试的地方(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文华殿前有文华门,后有主敬殿,东西向有配殿 。东侧还有跨院称传心殿 。是“经筵”前祭祀孔子的地方;
文渊阁是清宫藏书楼 。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 , 即一文一武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 。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 。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 。此后敬思殿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 
乾清宫是后三宫之首 , 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
坤宁宫,皇后举行祭祀的地方;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
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 。
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 。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 。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 , 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毓庆宫 。同治、光绪两朝 , 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 , 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 , 清代为内务府银库 , 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 。
  慈宁宫和寿康宫是太后老佛爷住的地方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 , 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 。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
皇极殿,初名宁寿宫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 , 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
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
寿安宫,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 。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 。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 。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 。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 , 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
北五所:早期也为皇子住处 , 后期为如意馆、敬事房等机构
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 。是道教场所 。
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分别为: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 。
*东西十二宫多为妃嫔住所,也有太后级别的住过西六宫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是宴客和殿试的地方(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文华殿前有文华门,后有主敬殿 , 东西向有配殿 。东侧还有跨院称传心殿 。是“经筵”前祭祀孔子的地方;
文渊阁是清宫藏书楼 。
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 。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 。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 。此后敬思殿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
乾清宫是后三宫之首,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 , 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一直到溥仪出宫 , 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坤宁宫 , 皇后举行祭祀的地方;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 。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 。
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 。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 。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毓庆宫 。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 。
慈宁宫和寿康宫是太后老佛爷住的地方 。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 。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 。
皇极殿,初名宁寿宫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 。
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 。寿安宫,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 。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 。同年 , 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 , 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 。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 。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
北五所:早期也为皇子住处 , 后期为如意馆、敬事房等机构 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 。是道教场所 。
清朝故宫最中心是乾清宫,这是皇帝登基的大殿,然后后面是正大光明殿 , 是皇帝上朝的地方 。
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文章插图
4、故宫里面的个个宫殿都是干什么的?我是故宫志愿讲解的~
建议你用百度词条查查~比这样好多了~~~~~~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现名为清朝时名称) 。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 , 太和殿高35.05米 , 东西63米 , 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 , 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垂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 , 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 , 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 , 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 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 , 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 , 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 , 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高27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 。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基台三层重迭 , 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 , 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 。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 , 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 。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 。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 , 水由龙头流出 , 千龙喷水,蔚为壮观 。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
内廷
[编辑本段]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 , 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 , 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 。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 。两头有暖阁 。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 。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 。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 。重檐庑殿顶 。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 。清代改为祭神场所 。雍正后 , 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 。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 , 均在此举行婚礼 。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 。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 , 龙凤纹饰的方形殿 。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 。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
清朝自雍正之后养心殿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 。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
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 , 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 。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宫廷日常生活的处所 。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 。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
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 , 有建筑20余处 。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 。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 , 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 。
太和殿一般都是议政殿,就是文武百官与皇帝议政的地方 。坤宁宫就是皇后住的地方
——————绝对原创
故宫分前朝和后廷,前朝是皇帝举行朝政和颁诏礼的地方.而后面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都是人住的地方
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文章插图
5、太和殿是干什么的地方【皇极殿是干什么的,故宫里的太和殿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明清时期,太和殿就是明清朝廷用来举行各种大型典礼的场所 。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 , 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 , 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 , 均采用最高形制 。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 , 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