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的读后感大全( 四 )


刚开始,我总多少惦记着主角的冤死,以及如何“伸冤”,越往后读,跟着主角一世世的轮回,渐渐明白,谁(人和动物)又不是冤死的呢,莫言好像是为主角鸣不平,但其实他是为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为世世代代的人类鸣不平,世人皆苦,生也疲劳死也疲劳,所以不管作为人还是畜生,只管尽量从容地活,照着自己的性格,淋漓尽致地活吧 。历遍沉浮,爱恨交织,最后还是要正本清源,尘归尘土归土 。
读完掩卷,不能不长吐一口气,这是一部由延绵不断、教人开悟的故事构成的恢宏史诗,身在其中的时候,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束之时,好像一切都顿时澄澈 。我始终认为,直接教给人“道理”的文字,是不如好小说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即使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读了道理未必能入心,只有经历,或者在阅读中经历,把内容在细节里揉碎掰开,在时间维度上仔细铺展,才能使人最大限度地浸润其中,去体会和思索 。
最后了解到,这本厚书,莫言仅用四十三天在纸上写完初稿,赞叹不已,向精力充沛,拥有强大创造力的人致敬 。
《生死疲劳》读后感(四):《生死疲劳》:狂恣想象力与残酷史诗

莫言始终记得,童年时在小学操场前边的道路上,初次见到邻村那对著名的单干户夫妇与一头瘸腿毛驴推拉着一辆吱呀作响的木轮车从他们面前经过的情景 。
当时,在莫言这些顽童的心目中,这二人一驴是一个奇怪的组合 。他们的存在似乎是为了形象化地向人们说明什么是保守、落后与顽固不化 。当时人们编快板嘲笑过他们,对他们吐过唾沫,没有人唆使,是发自内心地鄙视 。
四十三年之后,中国社会早已发生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莫言对这对夫妇的形象也早已有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认识 。他开始着手写一部由这对夫妇的形象所引发的长篇小说 。
莫言没有用电脑,这次他重新改回用笔和稿纸写作 。那段时间他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写作,整个人和故事的叙述都处于白炽状态 。在近乎疯狂地写作中,莫言回到了记忆中的故乡 。那些各色人物,离奇故事,细微生活细节,对话,景色,气味,像夏天的暴雨,像高能粒子流对着莫言扑面而来……他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无比辛苦又无比幸福,生怕漏过其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部分 。
写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四十五万字的小说,莫言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写完了 。这部长篇力作,就是《生死疲劳》 。毫无疑问,这部写于本世纪初的小说,在莫言的作品序列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生死疲劳》后来曾获得“红楼梦”长篇小说奖 。莫言也说过,他能得诺贝尔奖,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写出了《生死疲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