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的读后感大全( 五 )



被称为史诗的文艺作品太多了 。一般要能被称为史诗,要有曲折漫长的故事,要有巨大的时间跨度,要反映重大历史件和历史转折,要有纷繁多样的人物,要有波澜壮阔的格局,要有对历史、现实、人性的深度反思 。从这个角度讲,《生死疲劳》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恢宏史诗 。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头号大地主西门闹在四九年土改中被枪毙为开端,西门闹在地府里含冤饮恨然后以各种动物为肉身,在东北乡投胎转世,记录了当地人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一直到公元两千年所演出的历史活剧 。展现出高密东北乡几代人被政治裹挟,被欲望折磨,被命运玩弄的悲喜轮回 。
故事的线索人物和叙述者是地主西门闹 。他被枪毙后分别以驴、牛、猪、狗、猴的面目在东北乡出现,以动物的眼光旁观众人和历史,也参与到故事中来 。
这种以动物视角来写人类,并不新鲜,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是日本作家夏目的《我是猫》 。以这种视角写人类,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种种荒诞、残忍和人的悲剧性 。这种叙述视角的选择,也让莫言的小说叙述无比地痛快洒脱 。他可以自由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现实与历史之间随意穿梭跳跃 。让整个故事显得异常地层次丰富,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 。
而最让我惊服的是,莫言对动物视角的深度把握 。他对动物的生理心理都无比了解,当他写驴时你就感觉他真的是一头驴,他写猪时就真的是一头猪 。而他透过这些动物的眼睛来观察人类社会时又是如此真切 。毫无疑问,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莫言扎实的生活经验和高妙的想象力完全结合的结果,读起来特别有趣 。
至于小说的这种结构形式,莫言曾多次说过,他是在承德参观一座庙宇时,受到一幅关于六道轮回的壁画启发而产生灵感,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 。小说又同时借鉴了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体例,分章列回目 。这种结构体例显然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 。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不妨猜测一下,莫言为什么认为《生死疲劳》对他获得诺贝尔奖至关重要,可能就跟小说中结构和体例中所展现出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很有关系 。
《生死疲劳》的语言,也充分体现了莫言小说中“语言狂欢”的特点 。有些人受不了莫言在小说中的语言,认为缺乏节制,枝蔓太多,缺乏对语言的控制和自觉意识 。我却认为,莫言的语言风格和小说的叙事达到了完美统一,也与他的想象力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生死疲劳》的语言不加节制,粗服乱发,汪洋恣肆,酣畅淋漓,读起来非常过瘾 。相反,这样一部题材的小说,如果是用那种克制,冷静,文雅的语言写成,倒是我不所不能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