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狂想曲读后感100字

莱姆狂想曲读后感100字
文章图片

《莱姆狂想曲》是一本由[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莱姆狂想曲》读后感(一):粗读一遍的速记
莱姆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种可能性: 如何破解繁琐的叙事,直扑内核进行阐述?虚构,合理的虚构,正如人类历史从不缺少虚构 。如何批判人类创造的可怕造物?借科幻之名,具机器之体,毫不留情地驳斥人类文明的张狂与破坏力 。如何创造一个超越性的文明?背离人性,祛除人类中心主义,在道路上逐级攀登 。莱姆的文字是一种生命哲学,也是严肃文学,令人振聋发聩 。莱姆说,任何作品在落入流行范畴的一瞬间,就会失去它启发心智的能力 。所以要想传递超越时代的思想,必须重新开辟新的叙述语言,我们已经有过散文的哲学尼采,现在又有了虚构介绍的莱姆 。如果说伍尔夫展露了纤微入丝的内心世界,莱姆已经超越了人类自身的桎梏,比博氏的虚构集更具未来感和警醒意义 。我不想讨论书中的哲学问题,在我看来,作品内容是无需评述的,也无法评述(就算是泥人也无用) 。我只想赞叹莱姆的体裁创新和伟大的想象力,还有他能够把想象融作现实作品的天赋 。在这种尺度下,天空所不能容纳的想象力必定冲破时代的框架,个人社会国家的纠葛已经无法满足故事的平台,可以说,莱姆能够像哲学家一样,完全抛弃现实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每个人内心的挣扎挫折,剥皮抽骨,重新构建文明最原始的模样 。在这个纯粹世界里,他又能反过来完全批判反讽现实,衬托出人类无法克服的性格 。但是莱姆最多仍然只能成为泥人,而不是灭绝 。仍然具有形体,而未自成一体 。仍然只是末人的老师,而不是超人 。莱姆的作品也同样如此 。你无法帮助不愿接受帮助的人,在这里,文字的力量仍然有限,莱姆也不例外 。也许,也许,我们还能再向前一步 。
《莱姆狂想曲》读后感(二):盲人拿着配好的钥匙去找锁
在众所周知的“人与河流”的问题之中,思考者被不断吸引着,徘徊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之间 。如果这位善于思索的哲人自认有足够的智慧,他/她便会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例如“因纽特人是否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如果这位哲人更具有想象力,可能会问“仿生人是否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是“牛头人/冥王星人能否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样的思考虽然确实能产出某些可见的成果,但泥人十四显然不会赞同此种方法的有效性,且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所有类似行动所取得的智识上的进步不过是“人类的自我欺骗” 。当我们讨论“冥王星人/牛头人/水人”的时候,怠惰的习惯总是让我们更侧重于其意象中“人”的层面而非另一个层面,因此,即使这种思考进路是有效的,但对于冰冷的旁观者而言,其效率实在是低得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