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1000字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一):成为一个人
詹青云,一个因为奇葩说而意外走红的人,但此次她的热度可以说过去好久了才姗姗来迟,内容也确实没有网红出书那种浮躁大谈成功学之类,分为成长、学习、读书、旅行四个部分,当然我也是最后才发现四个标题都是押韵的 。
多数人对她的印象就是高材生,具体一点透露出人文关怀的理性,理性的女性啊,她也是救画那场辩论的一辩,当然其实她也打过反方 。开头的序已经看得我要泪目了,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成功是“一场意外的走红以及许多过度的赏识”,而直到见到更大的世界还在思忖”有什么是我敢自视权威、不惧挑战的呢?”没有 。这也是我当下所处的困境,在很多人眼中很多方面都小有所成,但只有自己知道在任何圈子里都算不上优秀 。
第一部分是人生成长的历程,本书最后提到厂房拆迁可能故乡的生活都在这本回忆中了吧 。可能与几次网络风波有关,前面的用词总有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生长在东北的我虽然不曾经历过那个时期,但也从真故和一席中窥见了不少,第一次知道还有远在贵州的东北厂矿子弟 。她毫不避讳自己干部孩子带来的便利,后来县城生活见到更大的一片天,由小说和影视中的印象前往香港,到后来的美国留学,她以一个国人的视角来打破印象中的美好,不禁想到《鱼翅与花椒》中不一样的中国 。(未完)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二):《父母的爱与支持,是我成长路上最大的底气》
这两天元旦假期,把詹青云的新书《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看完了,感觉非常不错 。从书中能感受到她的幸福家庭生活,虽然物质条件不够富有,但精神生活却足够丰盈,她的父母足够偏爱与支持她 。她一路从贵州厂矿到哈佛读博,当然不乏她自身的努力与坚持,但父母的爱与支持想必也给了她这一路孤身向前的绝大部分的勇气吧 。看着书中描写她与父母的家庭生活,我不禁也想到了我的父母,感觉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我父母的影子 。我们家在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每年过完春节就要外出工作挣钱,我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一年360多天,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发生的话,我只能在过春节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平常都是靠一周两到三次的电话进行沟通联系 。虽然他们不在我身边,但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爱不比其他父母陪在身边的人少 。我的父母思想很开明,观念很前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大城市工作受到氛围感染的原因,还是他们本身就是愿意接受新事物,总之他们对我的一切都很放心 。有一件事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高中开班会,我父母在外地没办法参加家长会,奶奶年纪较大行动不是很方便,所以就拜托我小姨去参加 。班会上老师说有些男同学和女同学走的很近,就怕发展到后面有早恋的趋势,希望家长们回家去都做做工作,注意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距离 。后来我小姨就把开会说的一些事情转述给了我父母,我父母后来给我打电话的时候还顺带八卦了一下这个事情,问我我们班哪些同学有这样的倾向 。我就反问他们:“如果我就是其中之一呢?”我爸妈很坚定的说:“你要是真有喜欢的男孩子,注意不要受欺负,正常交往就行 。最好不要被你老师发现了,否则请家长的话我们又不在家,让小姨替我们去的话,回头家里那些亲戚都知道了,我们也瞒不住,你面子上也挂不住 。” 虽然我知道父母的思想比较开明,不像很多其他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不让自己的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一切都要按照他们的规划来 。但我也没有想到我父母如此新潮,不但没有阻止我,还在某种程度上试图“包庇我“ 。虽然实际上我并没有任何早恋或者其他的违规违纪的事情,但这件事让我对我父母的认知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后来我高考完,我特意填报了外省的大学,就是那种俗气又朴素的愿望:谁不想离开自己生活将近二十年的城市,去体验一下另外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呢? 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我如愿考上了隔壁省份的大学,我才告诉我父母,我父母这次依旧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出去见识一下也好 。他们也不懂我报考的是什么专业,我告诉他们后他们就问毕业后能做些什么工作,但也没有说太多其他的 。但是他们也会像其他父母一样,让我去考公务员,去考教师编制,希望我能稳定 。我每次都是口上答应,却从不付出实践,他们也知道我的意思,不会用很强硬态度或语气的来逼我 。现在我的父母年纪也大了,不再出去工作了,就在家里附近找了一些工作 。我和他们相处的时间就多了起来,有时候问他们为什么一直对我这么放心,什么都由着我来 。他们说:“一部分原因是小时候没有陪在我身边对我很愧疚,所以尽可能的满足我的要求,只要我的要求合理并且他们能做到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外面也见识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他们也知道小孩子要面子,自尊心强,多数情况下顺着点孩子反而不会把关系闹僵 。“ 不得不说,我的父母是有大智慧的人,虽然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却用最朴素的行为来表达对我的爱,并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我做的每一个决定 。虽然小时候没有他们的陪伴,但并不妨碍他们爱我,也没有让我成长为社会上颇有争议的那一类“有问题的留守儿童“ 。天底下的父母大抵都是这样吧,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语言,永远都是用最朴素的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关心 。父母的爱与支持,应该就是我这一路往前走的底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