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1000字( 二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读后感(三):向现实妥协是明智的选择
这本书是詹青云的散文集,里面大致分为几个专辑,分别以回顾人生、上学经历、旅途经历、读书感悟等为主题抒发自己方方面面的所思所得 。这些所思所想里,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从贵州山区走出来的女孩的成长轨迹,可以说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是有参考价值的 。毕竟,詹青云背负着太多的人设和光环,最大的就是奇葩说之王,其余还有像高知分子、名校毕业、学霸等等 。虽然她不太承认自己是学霸,但我看来只是一种谦虚罢了 。
知道詹青云当然还是因为奇葩说节目,可能和很多人一样,都是因为被她能说会道的辩手才能给打动,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成为了她的粉丝 。当然,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个 。第一次见到她上场的时候,就发现她身上有一种不同于别的辩手的气质,她相貌平平,戴着厚厚的眼镜,很多时候会让我想起我以前上学时候的某位女同学,她在班上是属于那种成绩不好不坏,也没什么存在感的人 。但在舞台上看到这个女孩,却感觉似乎从这样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女生身上散发出不一样的力量和光芒 。
詹青云的辩论中透着文艺而理性的气息,这种气质很像一个作家 。看到她在书中写到,小时候高中时正经历萌芽举办的新概念大赛,那时候韩寒和郭敬明刚刚拿了冠军,她也参加了比赛,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这个比赛直接绕过高考走进名校大门 。然而到高三的时候,她每年认认真真写好风格各异的四篇稿子寄到新概念编辑部,最后临近高考才收到唯一一次回信 。一打开,是一个入围奖 。她于是计划落空,还是要去参加高考 。只有父亲把这个入围奖看得很重要,逢人还夸耀 。但在她自己看来,就是她所说的,自己努力了这么多次这么多年,原来才只是沾到了写作的边而已,这个事实给她很大的打击,以至于让她认清现实 。她说,正是因为这个结果,让她彻底放弃了写作,因为她知道了,人的才华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要适时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
詹青云的这个观点,现在我也十分认同 。她说,如果没有放弃的话,不知道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这个问题,这是人生路的选择问题,詹青云在书中也有说到 。
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很喜欢画画,那时候在学校每逢有比赛都会参加,平时班上的黑板报之类的美术活也是我来负责 。发展到后来,高中时候,家里的奖杯和奖状已经有很多 。我至今依旧记得有一次物理老师无意看到我的画,他一副很惊讶的样子,说,你怎么不去学画画呢?可以跟家里说呀 。但我听完只是会心一笑,并没有当真 。当时对于画画这件事,只是出于一种纯粹的爱好,能够感受到画面上的色彩、形状所组成我梦想中的那些奇思妙想,觉得是一种享受 。但去将它作为一种职业,本质上来说就是谋生了,要用这个事情去换取我将来的生活、物质基础,那么,可想而知,这就变成一个不单纯的动机,甚至是要背负上一辈子的压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