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生涯规划与报考指南》的读后感大全( 六 )


所谓的“一核” , 指一个核心 , 即:优势 。“双驱”: “内在自我驱动”=“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专业技能”构成 “外在成长驱动”=“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构成 , 组成的生涯管理生态系统 。任何一个因素的缺位 , 都将导致这个系统出现问题 。
到底什么是“优势”? 盖洛普公司通过长达25年、对超过200万人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调查 , 提出了著名的“优势理论”: 只有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优势 , 才有可能在工作中达到持续完美的业绩表现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木桶理论” 。盖洛普认为 , 一个人的优势由才干(talent)、知识和技能组成 。知识和技能可以学会 , 而才干则不能 , 因为它是受人的大脑神经思维支配的、天生就具备的一种本能的行为反应 。如果你干一件事情 , 一是出于你的本能去做 , 二是违背本能、硬着头皮去做 , 哪一种情况更容易做出业绩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如此 , 盖洛普的调查还发现 , 与那些不能发挥优势的人相比 , 那些有机会每天都能做擅长之事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5倍 , 认为自己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的可能性会高出2倍还多 。而盖洛普路径的切入点也在于“发现优势” , 通过因材适用的管理理念 , 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
既然“兴趣倾向”和“性格特质”不能成为影响生涯方向的关键决策因素 , 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辅助验证 。虽然“优势”是核心因素 , 但在生涯方向决策的环节中 , 其也只占50%的权重 , 这个权重虽然足够大 , 但还达不到100% 。这时候就需要再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 辅助验证 , 以求达到对优势的进一步求证和确认 。只有不同层面的测评结果在内在指向上达到一致性的时候 , 我们才能肯定这种测评的效度 。比如 , 对于完美型性格的人 , 不擅长外向型的人际关系开拓 , 而如果优势测评中出现了“取悦”这样的主题 , 我们就要考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 来询者在生活中的真实表现是怎样的 , 到底哪一个测评才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 , 我们还通过职业锚来确认其职业理念 , 以确认这种职业理念与优势特长、性格特质、兴趣倾向之间存在共性一致 。通过这样的层层验证 , 以达到对于来询者的最准确分析和判断 。然而 , 即使优势、兴趣、性格、职业理念存在一致性、可以很肯定地确定方向的情况下 , 我们依然不能贸然选择方向 。因为 , 此时的方向选择还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 属于纸上谈兵 , 下一步必定要考虑如何执行的问题 。如果方向不能执行 , 这个方向永远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 无法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