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放鹅记读后感锦集( 五 )


第一次见到叶行一,约是七年前,当时他在做广告,还没开启赶房事业 。印象中有一次吃完饭出来抽烟,风呼呼的,躲在西单的广告棚后打火,转年他打道回合肥,临走两口子约吃饭,那是北京十来年里最冷的几天,风如刀割,能出门赴约的都是真朋友,我毅然放弃了为他们送别,随后听说他们去东北旅游了 。真不怕冷啊 。
这本书随笔小说各占一半,都是关于历代名家 。我这里单说小说 。小说是什么?可能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人物,有人认为是故事,有人认为是情节,有人认为是语言,有人认为是结构,有的认为是去除以上所有部分后剩下的东西 。叶行一的小说,以上都不是,又多少都有点 。其实这就是进入了自在写作的状态 。
写作是要有点自在感的 。归根结底,是写点想写的 。什么是想写的 。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场景,可以是一个自白,可以是一个人物 。都可以 。
他写阎立本画龙点睛,整日沉溺在想给龙点睛的状态里,破除各种阻力要给龙点睛 。夜里手指忍不住在老婆背上比划,老婆以为是什么暗示 。到点睛那天,气氛都烘托好了,万人空巷,都来看飞龙在天,结果龙眼点废了,龙从昂首变成垂头丧气,没飞起来 。这个写法,有个辽宁作家刁斗也用过 。刁斗写过一篇关于狗肉的小说 。他不吃狗肉,周围人力劝他吃狗肉,他怎么也不听,结尾他忽然就把狗肉汤端起来一饮而尽 。刁斗还有一个小说写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去给大楼擦玻璃,每天站在窗口都想跳下去,终于有一天他跳下来了,跳到地板上 。就是那个“多大个事儿”的状态 。日常的、生活化的状态 。
这种创作某种意义上有点老派了,是周星驰时代带点解构意思的状态 。姿态没那么高,很平常 。因为叶行一写的是名家的日常,有点痴、有点憨的日常,不油腻 。读起来舒服 。有点像高峰的相声 。是一种很高级的写作 。一本书读下来,你会觉得,这是文化人的感觉 。文化到了骨子里,也就不用抬得那么高 。叶行一自己也算个文化人 。毛笔字写得很好,刻砖弄拓片,成了非遗传承人 。但他又不是国学媛,不是佛媛 。他还会弹吉他,好像是搞过乐队 。
【王羲之放鹅记读后感锦集】回合肥后日渐发福的叶行一
这种日常性在小说里随处可见 。写褚遂良流放到了安南,遇到个狐仙,每天挽着褚遂良胳膊散步,褚遂良很老了,说话喜欢重复,狐仙也不打断,睁着迷人的眼睛在灯下听褚遂良说话 。写抄经生的日记,关于雨天、食物、薪资 。写王献之被迫与表姐离婚娶公主,写王献之的自白,说这是我自己决定的,没人能强迫得了我,谢安也做不到,写公主生了女儿后,王献之对瘦小的公主产生了感情,对公主笑了下,公主也笑了下,就此结尾 。叶行一是编剧出身,当然也不止是因为编剧出身的缘故,他蛮会写这种细节的 。这种相视一笑,在拜访冯梦龙一篇里就很好笑了 。张梦晋跟崔博的女儿船上相遇,相视一笑,情根深种,为情而死,后来一缕魂魄来访冯梦龙,说你写的秋香回眸一笑用的明明是我的故事,为什么安在唐伯虎头上,冯梦龙坚定地主张了小说家的权利,表示这事就是我的想象,跟你的故事无关 。小说的核心很诗意,形式又的的确确是小说的,甚至故事套故事,还讲点小说结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