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二 )


它不允许我们持续地做高难度的事 。因为能量供不上了 。大脑的前额皮质占大脑总体积的4% , 主要负责理解、思考、判断这些复杂行为 , 据说是人类最晚演化出来的脑区 。而做上述复杂的事儿 , 是非常费神的 。所以做了几件 , 我们就会疲劳 , 就需要补充能量 , 尤其是葡萄糖 。
它也不因为我们无所事事而休息 。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 , 但是消耗身体能量的20% , 就像一个功率超大的设备 。这些被消耗掉的能量 , 有60%-80%被用在预设模式网络上 。
它也不擅长记忆 。我们可以看到最强大脑们在记忆力方面的惊人表现 , 但是和大脑的其他功能相比 , 其实算不了什么 。尤其是在和计算机相比时 , 你会觉得 , 把大脑稀缺的资源用在记东西上 , 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
这种局限是永恒的 , 就像永恒也有局限一样 。
所以 , 对于脑力的合理运用 , 建立在大脑局限性的基础上 。看到并正视这个约束条件 , 我们才能更加有所作为 , 或者说事半功倍 。对这种局限性的探究 , 实际上是对规律的探究 , 而按规律办事 , 近乎道 。
《效率脑科学》花了很多篇幅来做这种探求 , 不管是采访30多位脑科学家 , 还是参考300多篇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学术论文 , 抑或花上3年的时间去整理成书 , 戴维·罗克所呈现给我们的 , 是如何基于对大脑的认识 , 来改变大脑 。
是的 , 大脑具有可塑性 。
《连接组》的作者承现峻专门写书讲了“连接组”的概念 , 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基因组而言的 。承现峻认为 , 人类可以用行为重塑大脑的神经连接 , 也就是说 , 我们可以主动干预 , 或者叫选择 。在这里 , 选择也大于努力 。
罗克显然也同意这一点 , 他在讲人如何运用大脑里的“刹车系统”抑制冲动时 , 给出了一张图:
人有“自由不去做的意志”
在大脑发出信号之后0.3秒 , 行为欲望产生 , 在接下来的0.2秒里 , 我们可以决定做或者不做 。一些时候 , 我们可以成功抑制自己的冲动 , 但当我们处在负面情绪的旋涡里 , 或者大脑非常疲惫的情况下 , 就不一定能抑制冲动了 。而且刹车一次之后 , 再刹车 , 就不一定有那么好使了 。所以 , 远离诱惑最好 。
同时 , 这个刹车系统是可以强化的 , 我们可以通过正念去训练自己对于心理过程的觉察 , 觉察之后 ,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但是正念训练无法一蹴而就 , 需要久久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