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脑科学》读后感100字( 四 )


很多时候 , 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 以为能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我们没有把重要的事项放在首位 , 而是沉浸在一些琐碎的事务中;我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坚持某件事情 。
有时候 , 我们会盲目地挑战规则 。比如 , 有一项数据显示 , 开车玩手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有些司机认为自己反应足够迅速 , 边开车边发信息 , 或者采用开免提、蓝牙等方式来拨打和接听电话 , 以逃避摄像头的拍摄 , 却不知道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 , 却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那些道理 , 并用它们来指导或者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 。同样 , 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却提高不了工作效率 ,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搞清楚效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 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效率脑科学》用具体的模型和案例告诉我们 , 这些都与大脑的运行方式有关系 。
02 “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 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书中把大脑前额皮质对工作的记忆称为“舞台” , 我们此刻关注的信息就是“演员” 。舞台范围是有限的 , 上场的演员越多 , 秩序就越容易混乱 , 即大脑里的信息越多 , 就越容易出差错 。这时候就需要“导演” , 也就是我们的正念来指挥 。
当你看了这本《效率脑科学》 , 就会知道 , 雪片般的邮件、公司内部群和微信群的各种信息 , 是如何消耗大脑的能量 , 从而影响我们对关键事情的决策效率 , 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我们的烦躁情绪也由此而产生 , 情绪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的效率 。
当你看了这本《效率脑科学》 , 就可以知道 , 在开着车接电话的时候 , 脑子是怎样运转的 , 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时 , 它的反应速度会降低 。
在读这本书之前 , 对于“一心不能二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我们是从方法和勤奋的层面来调整事情的排序 , 利用相应的工具来帮助提升工作效率 。
对于“旁观者清 , 当局者迷”“江山易改 , 本性难移” , 我们是从立场和性格的层面来讨论处理问题的方法 。对于“期望越大 , 失望越大”“青春期叛逆” , 我们是从心理的层面来解释这些现象 。
而对于“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施比受更有福气” , 我们是从道德的层面来分析这些感受 。对于“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 我们是从玩笑的角度来调侃意志不坚定和自控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