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契约》的读后感大全( 八 )


这个过程中,如果彼此能够重新让原先的无形契约,逐渐明朗清晰,形成新的彼此认同的契约,那么就会形成一个平衡的状态 。那么那份无形契约,彼此是如何达成的呢?为何要说伴侣关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呢?
在我们试图去理解彼此结成的隐含契约,其实某种层面上我们就是在更看清我们自己,毕竟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明晰自己究竟有哪些隐含契约,比如在文中所提及的某个例子,有伴侣会在契约里写:“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条件是你必须待在家里 。”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文中例子中所看见的,我们只看见契约的前半部分,却看不见后半部分,于是在过程中,会痛苦,会争执,甚至会觉得这原先美好的情感,怎么变得如此的窒息,这除了彼此在开始时并不曾真正明晰彼此的隐含契约是什么,也是没有看清并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 。
因此很多亲密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觉得愈加苦痛,有时甚至觉得这简直像是欺骗一样,甚至很多人还会觉得之前的自己怎么像昏了头一样要和这个人在一起 。
事实上,正如书籍中所说的:“责任不对等的契约都不是好契约,关系的破裂只是早晚的事”
而在理解这个原则里,除了去了解彼此究竟有哪些契约,同时更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契约,在明晰这些契约的过程里,我们会对自己理解得更清晰 。书中众多详实的案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梳理,比起单纯理论的讲解,那一份份具体场景的描述,和针对性地解答,让我们可以从中获益匪浅 。
在理性上我们都知道伴侣一定是我们所主动选择的,即便很多时候看似冥冥之中的偶然,却在心理层面的深度剖析里,会让我们看见,原来我们选择的伴侣正是那个在我们看来能帮助我们实现价值感的人 。
对于为什么我们会主动选择这个伴侣,在书中还说了择偶的另一大依据是:“对方是否具有自身所缺乏的某种特质 。”
在书中有对这些结论的众多具体案例的验证,他们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人的来信倾诉,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太多共鸣的事件,我们在与伴侣相处里,盖被子在内心“签”下一份心理契约,规定各自需要给予什么,以及得到什么,比如归属感,爱,信任等,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我们彼此会因着各自的需要而去期望对方给予的 。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面对这份心理契约,则决定了彼此关系的走向,是积极地相互去成长应对,还是彼此抨击指责,会有不同的结果,而我们都知道积极地共同成长才是可行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彼此抨击指责呢?
这就不仅涉及到彼此原先形成的行为模式,还有彼此并不清晰地知道自己隐含的心理契约是什么,这也是为何人们会因为这份不懂得而发生争执,理解与懂得彼此是一段关系必备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