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流》读后感精选( 五 )
对于我(非史学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 , 《大分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拓宽了我看待历史现象及问题的视角和思路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触发的种种思考 , 令我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现代化就是所有人类社会必然会走上的发展道路 , 也不再力所当然地认为“现代化社会”就是适应所有社会进化的最佳路径 。历史发展 , 不乏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作用(而非必然是生产力水平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一个历史现象的形成背后充满了复杂性与多样性 。以更加审慎而非全然接受的态度对待众多史学书籍中提出的观点和看法 , 对于本书提出的观点也留有一定质疑 , 或许才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
《大分流》读后感(四):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那么强大 , 但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
“大分流”这个概念可能来源于古谚语 , 意思是“相对较小的差异却能造成重大的历史分流” 。这本书的名字由此而来 。
本书副标题为“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 , 直白地指出了这本书谈论的“大分流”的主体——中国与欧洲 。作者彭慕兰在书里面重点讨论了 , 为什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和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19世纪初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问题也呼应了经济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发问“李约瑟之谜”: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 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大分流的关键节点在于十九世纪初期 , 但就在1800年以前 , 欧洲 , 准确地说是西欧 , 并没有比中国、日本以及印度这些亚洲国家拥有更多的优势来实现工业化发展模式 。
相反 , 彭慕兰在书里面提出 , 在大分流以前 , 中国在许多方面反而比西方更具备优势 , 更接近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想 。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 ,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那到底19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什么 , 导致这个东方的霸主陡然间落到了西方的身后?
事实上中国与西欧的大分流 , 关键并不在于中国发生了什么 , 而在于西欧发生了什么 。
彭慕兰在《大分流》中表露出来的观点不同于一般西方学者所持有的“西方中心论” , 他通过对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的深入研究以及与西欧的对比 , 试图重新发现东方 。
19世纪初期代表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极重要分流时刻 。在此之后 , 英格兰(西欧)与长江三角洲(中国)分道扬镳 , 这两个地方日后差异变得无比巨大 , 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它们在相当晚近时还表现得颇为相似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