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读后感100字( 二 )


战争导致物资短缺是很多国家都会遭遇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黄油的短缺,拿破仑三世重金悬赏研制价格低廉、产量高的黄油替代品 。化学家波利特通过观察奶牛的自然形态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了被他称为“十七烷酸”的人造黄油,这项发明获得了拿破仑三世的嘉奖,却因为和平的恢复而在法国销售惨淡 。而美国乳品公司在购入这项发明后通过染色使得人造黄油与一般的黄油从外形上难以分辨,但制造成本却远远低于后者 。对于手头拮据的家庭来说,与其购买劣等变质,常常发臭的黄油,不如购买人造产品 。与小型农场逐渐被挤出市场不同,一些工厂选择发布诽谤性信息以期吓退人造黄油的消费者 。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以二战开始黄油短缺而告终 。从家庭作坊到工厂量产再到人造黄油所导致的危机,争夺市场及市场背后的利益是永远不变的旋律,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画外音 。
而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手工黄油的制作又渐渐兴起--毕竟掌握制作小众食品的技能可能比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还要容易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愿意为此买单--手工制作的黄油比千篇一律的条状黄油提供了更丰富的口感,这是一种相对而言花费很少的嗜好,却是又一个人们涉足的市场--从家庭作坊中来,又部分回到私家手作,一直在货架上的是黄油,始终在书写的是历史 。
《黄油》读后感(三):黄油经常用,但关于黄油的发展历史,你了解多少?
不知道从何时起,提到烘焙,西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黄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者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天然的CP 。所以,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黄油应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我们会在时间的推移中看到诸多的疑问 。植物黄油是不是脂肪含量相对更低,黄油究竟应该怎么选,黄油到底要怎么软化.....许许多多博主的回答占据了整个主页,但其实关于黄油的秘密,在这本《黄油--一部丰富的历史》中一切都能找到答案 。
综合来讲,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从黄油发展演变的历史开始讲述,将黄油的诞生及发展线路倒叙出来,让人理解黄油的由来另一部分则从黄油的用途出发,讲述如何自制黄油,一些烘焙用的食谱以及美食食谱 。在最后部分,作者更是贴心无比的放置了一些附录,讲述了其他语言中的黄油名称 。在常温下,黄油是淡黄色的柔软膏状,当加热至35℃以上会融化成液态(不同品牌的黄油可能略有差异)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黄油的由来原来也经过了千锤万凿,千挑万选 。其中,泽西牛是深受黄油和奶酪生产者喜爱的一个奶牛品种 。
世界上分泌乳汁的哺乳动物很多,但是极少有像奶牛这样全身都可以被加工为乳品制品 。而奶牛也有其他动物没有的特性,奶牛属于属于反刍动物,它们的胃有三个或四个胃室,口腔上有一个牙板 。这些独特的生理构造方便了奶牛的采食和发酵植物,由此成为行走的加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