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经典读后感有感( 四 )
田野调查对于多学科而言固然重要,不过提到它,首要想到还是人类学 。
人类学者通过长时段的田野观察现象,寻找其中的规律与背后深层的问题,官方一点的说法,人类学是认识人类自身的学科 。一般而言,人类学不同的研究(其实不止人类学)都追求研究的“独特性”,发掘和验证其中的“不同”是研究的亮点或者说创新点,这样呈现出来的人类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仿佛千变万化般丰富 。不过张经纬对人类学有自己的理解:“人类学是一个化约人类所有文化现象,为人类所有文化差异寻求通解的学科 。”换言之,他寻找的是“同”,与其他“异文化”并无不同,是张经纬在进行各地田野时的总体感受 。不难理解,田野多了,视野变广阔后,他的人类学观察与研究处于寻找“规律”的阶段,跟个案分析已经不同 。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万名瑶族同胞同庆“晒衣节”
《田野》这本书还有一处与传统人类学学科不同之处,是记录的对象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我们会自觉或被要求(老师对学生)写下田野日志以及调查报告,在这些日志与报告中,几乎都是对研究对象与当地环境的观察记录,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和去感情化 。这是因为基于研究客观性等要求,这些日志与报告其实都不会记录研究者本身的真实状态,那么,当研究者独身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地方甚至危险系数十分高,他/她是如何开展的研究,与当地人相处如何,内心真实感受又是如何,很少被提及 。这本书恰恰通过张经纬本人的记录,把研究者作为“观察对象”与“研究对象”,以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在田野中的人类学与人类学者 。
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张经纬再次不走寻常人类学路的体现,但他也引起我们对研究者们的关注,这其实也应该包含在人类学研究关怀之中 。
前段时间,我们沿着上世纪20年代的老教授们的足迹,翻山越岭重走民族学与生物学田野之路,其中艰辛都与当下的感受和想象融为一体 。我们手中是老教授们当时对当地的详细记录 。田野归来,再翻开这本《田野》,熟悉感满满的同时也会漫想,几十年后,这本《田野》会不会也是届时的年轻人们重走人类学路的一个契机?
《田野》读后感(四):从迷茫到成长,一位人类学者的真实“田野”经历
“不过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不管遇到什么难事,时间会把失败、受挫,还有苦难,变成经验的一部分 。——张经纬《田野:一位人类学者的成长纪实》”接触人类学家张经纬的作品其实是从《四夷居中国》开始,当时只看到他通过一场浩大的东亚人群迁移和文化变迁史所展现出的“人类史”的观念,“人类学”的概念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 。
- 《这就是理科写作》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摘抄
- 《小雨点》读后感锦集
- 经典小小说:《光头》
- 2022最佳经典幽默短句,太精辟了!
-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锦集
- 《爱到极致是放手》读后感1000字
- 《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读后感100字
- 回话的技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 《失败的进化》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