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进化》读后感100字

《失败的进化》读后感100字
文章图片

《失败的进化》是一本由[日] 远藤秀纪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失败的进化》读后感(一):失败的进化?
在进化论略受质疑的当今,我们是否还可以从进化的角度去看待分析人类的存在 。动物同植物不一样,通过遗传分析发现,种子植物与被子植物起源历史中发生两次遗传物质倍增事件 。一次是3.19亿年前,遗传物质倍增形成的多倍体导致了裸子植物向有花植物的进化;另一次是1.92亿年前,被子植物进化出单双子叶植物类型 。人类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学去分析植物的起源和原始种,但是对于这种倍增的意义在科学的探讨上仍然是模糊的 。这种倍增可以被定义为进化吗?进化的含义又是什么?
姑且定义进化是适应性的改变,人类进化到今天,作为哺乳动物的一类,为什么只有人类的幼儿需要经过一两年的成长才可以走路,而其他类型的哺乳动物一出生时就可以走路可以游泳,这种进化的机制为什么对人就不是适用了?
作为具有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背景的我来说,我对这种进化的说法是很保守的 。回到这本书,逃不开说明文写作的文字堆砌和无趣,这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或者翻译也尝试避开这种写作囹圄,所以暂做欣慰吧 。
《失败的进化》读后感(二):人类的进化
作者先以解剖的角度来给我们介绍鸡的前肢带,鸡的前肢带相当于人类的上肢带,鸡在老祖宗的前肢带中相中了乌喙骨,而人类则选择了肩胛骨挑大梁,正是因为这样鸡和人拥有了差异分明的肩部形态 。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人类与动物的身体是由无数“小零件”组成的,而这些“小零件”都熬过了艰难的进化 。它们都是经过了设计迭代、错误、失误、失败与巧合共同作用的产物 。而且这些小零件都建立在对于我们来说极其漫长的时间上,是1亿、3亿甚至是五亿的演化结果 。
整体下来我觉得其实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完全的下定论,作者给我们介绍人体现在的器官时,基本都是通过解剖其他动物来引出,但是有很多东西是解剖所得不出来的 。就像阿法南方古猿这些的化石真的太少太少了,阿法南方古猿虽然给我们留下来非常完整的骨盆化石但是他真的能证明是和智人拥有是将骨盆垂直立起的嘛,作者也说了学界尚有争论,早期猿人的骨盆与股骨究竟是呈怎么样的角度依然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所以这本书还是受一定的局限 。但是这本书也基本将所能论证一些进化的例子都举例了出来能这么写出来成为一本书也挺不容易了 。包括像其实人和鸟的翅膀结构是差不多的,能飞的原因就是介绍羽毛其本质是由角蛋白组成的硬性结构,和我们人体的头发指甲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