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进化》读后感100字( 二 )


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其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科普一下人类的进化历程,其实是想引起人们对于遗体科学的重视 。想起《不平等的尸体》和《非自然死亡》里面关于法医解剖的描写和本书也差不多都是想告诉大家遗体的重要性 。向这些解剖学者和法医致敬,这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真的需要毅力和胆量 。
《失败的进化》读后感(三):生而为人就已经足够努力了
人不过就是一只偶然从树上跳下来的猴子嘛!
从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接连不断地对人类自信打击之后,这个观念似乎或深或浅地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认知中 。但我现在之所以能在这里跟大家谈论进化论,全然是因为我可以用托举内脏的骨盆坐在办公椅上,可以用没有承重负担的双手在键盘上飞快地码字,可以用我那比猿猴大得多的大脑来好好想想下一句应该说些什么 。
人类能成为地球上最具统治力的动物,从进化上面讲完全是因为偶然 。大自然是我见过最没有目的性的事物了,它做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欲地涂鸦 。就像第一只上岸的鱼,它从来没有想过要到陆地上去生活,也没有为此做过任何准备 。突然有一天这只鱼生活的水域干涸了,一大批鱼被晾在满是泥巴的滩涂上,巧的是它们中间有一只鱼曾为了在水中精细地控制游泳动作进化出了肉鳍,这肥硕的肉鳍是这样偶然地成为了后面陆上脊椎动物四肢的祖先 。
五百万年前第一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也是这样,它没有为成为人做好任何准备,但当时东非的树林就在气候的变化下萎缩消失了,变成了一片毫无遮挡的草原 。这时一些恰好足底宽大、适合直立的猿猴,在第一次接触到地面后,开启了跨时代的意义 。进化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随机性地产生各种突变,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贯穿整本书的概念:设计迭代 。只不过自然环境在不断地筛选这些设计迭代,让更适合环境的得以繁衍下去 。造物主不愧是最懒惰的工程师,他从来都不去精细地打磨自己的作品,而是随意在设计图上修修补补,然后把这些迭代后的产品扔到市面上任他们被筛选淘汰 。这种“不负责任”也让获得智力和直立的我们深受其苦 。受够进化副作用折磨之苦的人类对此只能一笑了之并坦然受之,毕竟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恩赐,一切都需要有代价的,我们获得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获得了超高的智慧,必然就要忍受这些代价 。这些代价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遗产,他们从大浪淘沙中的恶劣竞争中利用幸运的设计迭代活了下来,他们已经足够努力带给我们最好的了 。
说回“失败的进化”这个主题,作者对智人的现在感到失望 。我们优秀的大脑让智人得以借助各种工具来改造世界,我们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也可以闲暇之余去咖啡馆享受片刻欢愉,甚至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和发达的医学技术与死神抗争,延长寿命 。这些都是大自然在完成当初这场设计迭代时所没有想到的 。我们已经超出了自然给我们设计的框架,甚至在不断地给自然强加框架去改变它 。这种塑造自然的能力是之前的生物都没有做到的 。过刚易折,过柔则靡,这是一个哲学讨论 。过度聪明造成的愚蠢会扩张人类的贪欲,智人的下一次设计迭代该走向何处?作者给出的答案悲观又蕴含希望:智慧会带领人类走向末路,但设计迭代有无限的可能性,未来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