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文章图片
《废墟的故事》是一本由[美] 巫鸿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废墟的故事》精选点评:
●功底深厚,文思俱佳 。在巫鸿笔下,废墟身上承载着永恒的历史,即“不同类型的记忆和回声融汇进一个永恒的现在” 。审视废墟的方式充满张力,中与西,传统与现代,集体与个体,现实与理想,毁灭与新生 。大众媒体对废墟的影响颇值玩味 。关于工业废墟审美的介绍偏少,可补充 。另,里面介绍的当代艺术也太吸引人了 。
●感谢@Vanessa 赠书 。娴熟运用欧洲艺术史的方法和理论来写中国艺术的典范,但并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前面讲中国古代艺术中废墟这一主题的部分很精彩,转向现/当代艺术时感觉有点突兀,但是很快再此进入正轨,全书也没有散架的风险 。北京798那部分也很喜欢,而最后回归古代艺术更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尽管我并不认为本书完美但是不妨碍它展现了巫鸿老师的大家风范
●一直以为中国之所以没有保护好文物古建是由于缺乏意识造成的,原来还有深层次的对废墟不同理解的观念 。用西方的废墟观念看中国自然是做的不够,不过留在心里这种诗意的表达也很是不错 。
●概念宽泛化了,当代艺术前的篇目值得一看 。
●重要的是观察“废墟”背后的文化隐喻和现实映射 。另外,金石拓片那部分读得特别费力,还是因为不了解啊 。
●由于持续地关注当下,在对“废墟”的考量中,观察者始终在场…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古迹在后(景)且观者在前(景)… (在对“废墟”的)观察中的主体和客体同时在场,连贯了时间的前后,喻示了古往今来,因而也就取消了观察者时间的特殊性,转而传达出普世的怀古之心(瞻仰古迹,思量当下,放眼未来)… 这也西方绘画中直接转述“废墟”的观念尤其不同… 从分析古代文人的怀古,进展到关注圆明园作为废墟(公共标识)的崛起,再到对如今拆/建、新/旧、东/西、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辨… 巫鸿的逻辑和学识一直在线!
●羡慕的学术写作系列 。学到很多,这种研究书目的阅读同样让人保持艺术般的敏感 。找机会走一遭东便门的明城墙 。
●跨越往昔和现代的“废墟”作为特殊的“超符号”,同时蕴含了创作主体投射的旨趣意愿与社会文化结构赋予的特定语义,艺术史研究者再以阐释者的身份同时关照内在与外在,显示出单向因果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可见不务正业的消遣也能有意外收获!)
- 《瓦尔特·本雅明》的读后感大全
- 重屏读后感1000字
- 《机巧伊武》读后感1000字
-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100字
- 《the old man and the sea》读后感锦集
- 碧曲口述2008-2016读后感精选
-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锦集
- 编木拱桥读后感1000字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100字
- 《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读后感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