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读后感1000字( 六 )


19世纪法国神经学家杜兴以使用电针术来探索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及其肌肉运动之间的关系而闻名 。对他而言,莱辛所认可的上述对人类解剖学的故意歪曲只能使这个作品失色 。杜兴对上一代人能接受拉奥孔眼眉间表达的“极度折磨”与他前额其他部分矛盾的“心灵的宁静”之间的反差感到困惑 。他开始研究上述这种在额头上表达冲突的感情是否在生理上是可能的 。
他进行了使用电极的实验后,确信这种矛盾感情的特定汇合,即眉毛的弧度与他所说的“疼痛的肌肉”一致,而前额上的皱纹从一侧到另一侧连绵不断,与动脑的“注意力肌肉”相一致,它们在“生理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杜兴得出结论:这违反了“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
达尔文同意杜兴谴责《拉奥孔》的评价 。但是,他也相信:创作这部作品的古代艺术家(或艺术家们)是“非常准确的观察家”,且他们肯定“故意为了美而牺牲了真” 。
但是,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身体的反射和心灵的反射之间的矛盾——无法控制的折磨与从容淡定之间的矛盾,即拉奥孔的前额不可能地暂停,根本不是一个错误,而是雕塑家故意讲述一个二元性的故事以把作品从静态转变为躁动——一种美学设计的二重性,没有它,雕塑的力量将被极大地削弱 。
毕竟,《拉奥孔》是基于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第二卷,而这部史诗本身就专注于耦合和双重的主题 。例如,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曾表示过他怀疑希腊人赠送的木马可能是一种表里不一的行为,但这还不够,他还因为忘恩负义而受到众神的折磨 。他的双胞胎儿子也被一起捎带上 。拉奥孔被一条巨蛇攻击也是不够,众神派出了两条 。维吉尔说:“一对(当我说的时候我止不住颤抖)巨大的盘绕的蛇,并排而来 。”这种成对、耦合和二元性的强化感随着维吉尔的叙事而继续被放大:“两次围着腰,两次抓住他/围着他的脖子 。”
据维吉尔描述,“一对巨蛇”痛苦的挤压导致拉奥孔在绝望的中心点到难以形容的痛苦之间来回穿梭之时,以来回摆动的反应形式引出了相应的二元论:他时而试图把蛇撬开(“他用绝望的手撕扯着镣铐”),时而痛苦地嚎叫(发出“痛苦”的声音),时而用他的剑猛击缠绕他的巨蛇(“那没法瞄准的、掠过的刀刃”) 。那一系列来回摆动的行动和感情,无论是多么迅疾和崩溃,对于读者感知拉奥孔的困境都是关键的 。但是,雕塑家与文学家不一样,无法用连续的字句发展逐渐展开的叙述,而必须转而将动作和情感融合到一毫秒之内——决定描绘哪一种情感 。
【《拉奥孔》读后感1000字】在拉奥孔最后的挣扎中,优先考虑一种情感而不是另一个,并因此给予“疼痛的肌肉”的反射而不是“注意力肌肉”的反射以特权,或反过来,都会损毁故事的形象,使拉奥孔永远中止在一个不真实的、不合情景的瞬间,要么是极度的专注,要么是难以形容的痛苦 。而雕塑家通过将这两种反应融合为一体,用大理石将《拉奥孔》铸造成一件极富弹性的作品 。结果是一幅描绘身心痛苦之间不断变化的肖像,就像大理石全息图、一块流动的石头 。正如它所纪念的祭司一样,《拉奥孔》本身非常有预见性 。它比立体派艺术家在一个复合的表情中捕捉矛盾的情感的现代主义野心要早了几千年 。《拉奥孔》同毕加索最伟大的肖像画一样,为了更深刻的美和真实牺牲了表面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