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读后感1000字( 三 )


——仅仅以透视手段无法帮助想象弥补时间地点整一性所遭到的破坏
——诗人可以营造时间的间隔,而画家在一幅画中只能把一切放在同一时间点上
——画里没办法保证主角的连续性和整一性,多次看到主角出现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二)媒介
由于诗用语言就可以表现出特征与行动,因此诗歌所用的符号是一种反映实际生活的,而画则没办法使用语言手段,因此只能用一种象征符号将抽象概念加以人格化,因此“诗的标志”区分于画所需要的“寓意性的标志” 。
对艺术家来说,表达比构思更难,艺术家更重表达;而诗人的构思比表达更难,诗人更重构思 。造形艺术家更倾向于选择为人熟知的旧题材以增进观众理解,减少表达所需的难度 。
诗的符号或媒介是在时间中依次而展开,而画是在空间中并列而展开;在时间中前后接续的事物构成“动作”,诗的特有题材是动作,画的特有题材是物体与物体可眼见的属性;绘画也能摹仿动作,但要通过物体,以暗示的形式摹仿动作,诗也可以描绘物体,但要依靠动作,以暗示的形式描绘物体;画选择动作,要选择最富有意味最具有孕育性的时刻,诗选择物体,要选择最能引起物体感性形象显现的属性 。诗的描绘需简练,形容词要尽量单一 。
对诗各部分的描绘不能显出诗的整体,单纯的描绘体诗只是一席除了菜汤之外别无所有的酒宴 。维吉尔和荷马都写火神制盾,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之盾是专为描写雕饰的,荷马的阿喀琉斯之盾是对工作过程详细描绘而自然承续的,显然要更生动 。因此,只有绘画才能表现出并列的物体美 。诗不宜用胪列的方式描绘物体美,但可以通过描写美的效果来展现美,例如化美为媚 。
绘画使用自然符号,但诗也可以通过将自然符号转化为人为符号的方式(即比喻)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绘画无法表现崇高感,因为透视画法的局限性无法既满足近大远小又满足近实远虚,所以没办法表现出巨大体积的效果,无法形成崇高印象,而诗却可以利用缩小(细致的描绘)展现崇高感 。
(三)理想
造型艺术——美是最高法律
【肯定了诗歌优越性】
《拉奥孔》读后感(三):古老发现中揭示《拉奥孔》的细节
文:Kelly Grovier
翻译:林间竹音
《拉奥孔》(Laoco?n and His Sons)是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也是梵蒂冈博物馆收藏大量的古物中最伟大的珍宝之一 。在欣赏它的时候,要忽视拉奥孔和他的一对孪生子在与两条巨蛇搏斗时凝固的狂乱中纠缠住父子们的湿滑鳞片和撕咬的尖牙是很容易的 。但是,如果你仔细查看拉奥孔的前额,根据维吉尔在史诗《埃涅阿斯记》中的描述,拉奥孔由于警告特洛伊人不要相信希腊人给他们的木马而受到了神的惩罚 。当你看的时候,你会发现艺术家想要表现的情感与拉奥孔面部表情之间的差异:他痛苦的眉毛向上翘起,而他的额头上连续的皱纹却显得更加安详和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