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读后感1000字

《拉奥孔》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拉奥孔》是一本由[德] 莱辛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拉奥孔》读后感(一):美與痛苦
關於詩和畫的界線能感受到的比較少,基本是跟著萊辛的思路看 。感觸最深的還是一到三章寫為什麼雕像中拉奧孔的神情沒有表現出聲嘶力竭的痛苦 。這一點在看書前就感受到過,純粹的美很難給人快感,審美最興奮的時刻是看到美與痛苦、毀滅並存時 。美人歡愉時固然好看,但痛苦才能使美更加綻放 。遍佈裂痕即將破碎是最美的時刻,再次是碎裂之時,最次是完好的模樣 。
萊辛分析拉奧孔雕像的幾章太精彩了 。雕像中的拉奧孔身體被蛇纏繞,「全身上每一條筋肉都現出痛感」,但他的表現卻是節制的,「沒有在面容和全身姿勢上表現成痛得要發狂的樣子」 。不同於維吉爾詩中拉奧孔在經受痛苦時發出慘烈的哀嚎,雕像裡「拉奧孔面部所表現的苦痛並不如人們根據這痛苦的強度所應期待的表情那麼激烈 。」萊辛認為正是在這一點上,藝術家的智慧顯得特別突出 。
「在古希臘人看來,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因此,「凡是爲造型藝術所能追求的其他東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須讓路給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須服從美 。」如果造型藝術要表現拉奧孔痛苦的哀嚎,那麼他的表情必然會激烈地扭曲而顯得不美,所以此時藝術家選擇「把極端的身體苦痛沖淡爲一種較輕微的情感」 。此外,避免描繪激情頂點的另一個原因是,當表情達到極限時,觀者的想像力便被劃了界線 。
《拉奥孔》读后感(二):拉奥孔笔记
拉奥孔(LAOCOON)或称论话与诗的界限
1766
兼论《古代艺术史》的若干观点
一、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批判
西摩尼德斯:“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
贺拉斯诗艺:“画如此,诗亦然 。”
新古典主义(法国+德国高特舍特)——把画所具有的鲜明色彩、明晰表达以及抽象性与概括性运用到诗中——宫廷诗——用诗为当时的寓意画与历史画作辩护,寓意画是用画表达如“自由”“忠诚”等抽象概念,历史画是靠描绘伟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来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
二、对苏黎世派及温克尔曼静观的批判
? 苏黎世派(以瑞士的波特玛和布莱丁格为首)——为当时盛行德国的描绘自然的诗歌作辩护——描绘体诗——英国汤姆逊、扬恩,资产阶级田园情调
莱辛:反对宫廷诗与描绘体诗,提倡市民剧
片面强调戏剧忽视抒情诗——当时英德两国的抒情诗阴郁感伤,而莱辛主张的是爽朗生动的气氛和发扬蹈厉的情感 。温克尔曼:德国研究古希腊文艺传统的古典主义先驱,“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斯多噶派禁欲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