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传读后感精选( 四 )


刚到巴黎的那段时期对于瓦格纳来说 , 或许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 他曾怀揣着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渴望对于巴黎充满着向往 ,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海浪将他一次次淹没 。他的鞋底破洞 , 却买不起一双新鞋而导致无法外出 , 甚至常常无法果腹 , 在回忆起这段过往的时候 , 瓦格纳曾形容自己“走到贫乏的尖端” 。
乌尔里希认为 , 瓦格纳对于自己巴黎困境的抱怨 , 是他的神话架构的核心 , “神话的架构在这里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式” ,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 瓦格纳逐渐注重起自己作为浪漫艺术家的自我表达问题 , 譬如以“亲身体验、饱尝痛苦的模式”来掩饰金钱方面的无能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瓦格纳后来称在困境中帮助过他的德国作曲家迈耶贝尔为骗子 , 甚至因为迈耶贝尔的犹太身份而构建出一种意识形态背景 , “从1850年起 , 瓦格纳不知疲倦地说犹太人是金钱上的吸血鬼和艺术上的盗贼” , 随着在巴黎歌剧界一举成名的梦想的破灭 , 瓦格纳的反犹思想更盛 , 乌尔里希在书中这样写道 , “瓦格纳的头脑中凝结成一个外来的、非德意志艺术的噩梦 , 在他的想象中 , 迈耶贝尔成为犹太艺术的代名词 , 从此以后他就坚信必须与之进行斗争” 。
在巴黎的心理变化给瓦格纳带来创作上的高压 , 也形成了之后作品中反犹太—反资本主义倾向的一个基础 , 同时也让他对于犹太人的偏见给很多人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 。譬如瓦格纳形容诗人海涅为“我们整个时代坏掉的良心” , 对作曲家门德尔松进行尖酸刻薄的抨击 , 在《音乐中的犹太性》里 , 事宜宣扬说犹太人跟德国的音乐传统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 他们只能写得出肤浅和矫揉造作的音乐……
这些无疑会引起轩然大波 , 也让他陷入争议的旋涡之中 , 但是瓦格纳将其视为一种“反向压力” , 在创造停滞时期 , 他尤其需要这样一种“反向压力” , 他成自己对于犹太经济的愤恨是必要的 , “正如胆汁之于血液” , 即便瓦格纳在自己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对于犹太人的看法已经发生转变 , 却也无力去改变和弥补他散步了三十多年的反犹主义言论所造成的的影响 。
他并非是一个纳粹的追随者 , 但仍然对于那些历史悲剧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
瓦格纳的一生充满了各种表演 , 在舞台上、在生活中、在自传里……也倾尽一生撰写着他的瓦格纳神话 。瓦格纳无疑是一位具有天赋的伟大艺术家 , 然而他性格与思想中的一些偏执、疯狂与分裂也是真实存在的 , 乌尔里希在这部传记中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