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读后感100字( 二 )


葛玥 , 家道中落的富家女 , 没有任何恋爱经验就上了顾昕的贼船 , 丈夫出轨 , 后入狱 , 但是葛玥偏偏在爱中打转 , 有离婚的打算 , 却始终是舍不得 。一个没有主见的女孩 , 在小说的结尾偏执了一把 , 是的 , 这婚先不离了 , 她甩掉了那个懦弱的自己 , 这个臃肿的孕妇步伐轻盈地向前 , 承担住一切遭遇 。
还有苏望娣 , 顾士莲,冯茜茜……
这些“她者”支撑起了整部小说 , 她们构建起小说中最珍贵的精神框架 。现实生活中边缘的角色 , 隐匿于你我身边 , 在关键时刻 , “她者”的力量是惊人的 。
心安是归处
中国人对于居所的渴望是强烈的 , 随着房价的攀升 , 更是如此 。即便占有 , 费尽周折 , 人生中的种种愁苦一样不会少 , 房子又是什么呢?所谓心居 , 内核在心安 , 滕肖澜在小说中不止一处提到“心安” , 冯晓琴工作时想要给70岁老人提供免费午饭 , “图个心安”;顾清渝跳过暧昧 , 往前走了一步 , 遗憾也是心安 , 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 , 两不相欠;葛玥唱越剧也是心安……灵魂在生活的风波中摇摆 , 无论怎样 , 相信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处 , 得到安顿 。
之间的余地
有些话不用说出口是给彼此之间留有余地 , 我们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 , 拽得太紧 , 过于渴望反而疲沓了 , 话说一半藏一半是精明人的举措 , 也是笨人的体面 。周旋花花世界 , 总要给自己留一口底气 。
《心居》读后感(三):每个人 , 所为 , 不过是为自己的心找个居所
新年假期 , 迎来送往、做客待客的间隙 , 看新海派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小说《心居》 。扉页上 , 作者自述“《心居》写的是上海 , 更是上海人 。虽然是小日子 , 过的却是大味道 。小人物亦是主人公——妥协中的抗争 , 狭隘里的伟大 。……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 。痛并快乐着 。”
小说以顾家三兄妹家的家长理短为食材 , 以既活色生香又冷静尖锐的文字为提味佐料 , 烹饪出了一道生活的大味道 。尝过之后 , 让人念念不忘 , 却不是唇齿留香 , 而是五味杂陈 。
捧这本小说 , 看的是他人的日子 , 却能在其间 , 或多或少地找到 , 现实生活中 , 自己和周遭亲朋们半清晰半模糊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