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以来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1960年以来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文章图片

《1960年以来的艺术》是一本由[英]迈克尔·阿彻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1960年以来的艺术》读后感(一):3年前的笔记
3年之后的今天翻到之前的笔记 。为了减轻行李顺带复习一下这段历史,准备把笔记抄在这里 。
(持续更新)
看了一些艺术史,发现西方艺术史学家写艺术史并不是写给学习艺术创作的人看的 。这是我每看一次艺术史就觉得很愤怒的原因 。第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第二:艺术史把一些艺术捧上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却忽略了很多艺术史之外的优秀艺术家,就像有个教授说过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是生意,是神经驱使而得,但不是艺术,没有灵魂 。但是却被艺术史“铭记”,目前我这种看法,使我觉得艺术史有些可笑 。
下面的艺术家基本上都受到杜尚的想法影响而开了脑洞,笔记+图片如下:
最开始的几位相比对传统绘画,他们更对杜尚所开创的观念感兴趣 。Robert Rauschenberg 罗伯特 劳森伯格——
也设计舞台和服装,实验性的剧本...1.打破传统绘画和雕塑、工艺的界线 。
继承马塞尔、杜尚的“达达主义”,2.力图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线 。重新反思艺术的定义 。
消费文化背景 。
他的作品真的很不错,艺术史学家不懂创作就无法表达出他的艺术的好在哪 。
“集合”这个词——1.无论多少确切的图像和物品被结合在一起构成艺术品,这些图像和物品从未丧失它们源于日常世界的功能性身份 。2.如果个人毫无顾忌,艺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性使他可以使很多迄今为止和艺术创作毫无瓜葛的材料和技术 。
安迪 沃霍尔——
的影像:采用固定镜头,缺乏叙事结构冗长不堪,1.在探索观众对图像关注度的同时,也建立了真实时间与电影时间的关系 。
他对死亡这一影像题材的关注,“它就像圣诞节,劳动节或者其他什么节日,每次你打开收音机,里面就会传来这样的讯息“四百万人正在死亡”这只是个开始,但是,如果你不断看着那些阴郁的照片,它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如果一个故事每天被公告公示......那么它很快就会失去即时效应 。随后,被它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交互系统所吸收 。——这些内容我不知有什么深度值得探究的 。
1965年开始,一系列仔细严谨的“绘画技巧”将抽象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风格展示出来,使得这个事实变得愈加明显:与它相关的表达并不是情感层面的直接和完整的记录,而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文化符号让情感以最好的方式被感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