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后感1000字( 三 )


《李鸿章传》读后感(三):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鸿章随曾军数年,砥砺道义,练习兵机,盖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劳任怨,坚忍不拔之精神,与其治军驭将,推诚布公,团结士气之方略,唯一不自国藩得之 。故有曾国藩,然后由李鸿章,其事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不亦乐乎 。
谓李鸿章真之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以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李鸿章所办商务,无一成效可睹也,无他,官督商办一语,累之而已 。中国人最长于商,若天授焉,但使国家为之制定商法,广图道路,保护利权,自能使地无弃材,人无弃力,国之富可立而侍也 。今每举一商务,辄为之奏请焉,为之派大臣督办焉 。即使所用得人,而代大匠斫者,固未有不伤其手矣 。况乃奸臣舞文,视为利薮,凭挟狐威,把持局务,其已入股者,安得不寒心,其未来者,安得不衰足耶?中国商务之不兴,虽谓李鸿章官督商办主义为厉阶可也 。
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管制关系,不吃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道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
唯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洋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盖与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 。
以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殊不知泰西诸国所以能化畛域、除故习、布新宪,致富强者,其机恒发自上而非发自下 。
(马关)李鸿章此役,无功焉,亦无罪焉,其外交手段,亦复英雄无用武之地 。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也,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而所谓联者,又非平时而结之,不过临时而嗾之,盖有一种战国策之思想,横于胸中焉,观其于法越之役,则欲嗾英德以制法;于中日之役,则欲嗾俄英法以制德,卒之未尝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卫、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夫天下未有徒侍人,而可以自存者,泰西外交家,亦尝汲汲焉,与他国联盟,然必我有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若今日之中国而言,联某国联某国,无论人未必联我,即使连我亦不啻为其国之奴隶而已,鱼肉而已 。李鸿章岂其未知此焉?吾意其亦知之而无他道以易之 。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十倍于李鸿章,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以为李鸿章之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