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火星读后感精选( 二 )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二):“天问一号”带领我们抵达火星,全方位认识地球的邻居
在电影《火星救援》中,讲述了载人航天宇宙飞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达火星后,宇航员们被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袭击 。阿瑞斯3号被迫中断任务,紧急返航 。在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由于生还希望渺茫,队友们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牺牲的事实 。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 。他躲进驻火星的航天基地疗伤 。下一次火星任务要等到四年后,而基地内的补给仅够他维持31天 。
经过短暂的绝望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这颗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作物,寻找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地球方面也很快发现马克生还的事实,他们想尽办法部署营救计划 。孤军奋战的马克,最终也等到了救援队伍的到来 。
虽然这是一部电影,但不管是人物的塑造还是火星场景,还是里面所蕴含的各种知识,尤其是主人公对我国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致敬,都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敬意与憧憬 。仰望星空,总是在幻想,繁星满天,肯定在某一刻上有生物也想我一样思考这个问题,或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存在着 。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地球以及宇宙星空的探索,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又因为与地球的种种微妙相近之处,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不管是从传说嫦娥奔月,还是早在《吕氏春秋》等史书的记载,到如今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制造的印记,中国航天在探索星辰大海的路途中都在不断前进 。
所以通过航天科普不仅可以有效的在青少年之中传播航天科学思想,也可以有效的激发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向往 。作为地球家园的邻居,或许火星将成为人类最有可能登录的下一个地外天体,所以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火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开启宇宙的起点,
于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专家 。钱航,撰写了这本《出发去火星》为青少年读者揭开了火星的面纱 。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精选】本书从火星的基础知识讲起,逐步延展到古今中外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故事,着重记录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的全过程,特别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研制攻关背后的故事;最后,展望了火星的未来 。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 。
全书以时间长河和“天问一号”研制为两条主线,系统全面介绍了火星、火星的历史、航天探测的历史、“天问一号”研制的过程以及未来探索的方向,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各章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整体 。翻开这本书犹如打开一扇时空之窗,将火星的神秘与美丽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