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火星读后感精选( 五 )


除去这些数据,对于火星的表面积以及它的质量、密度等,都在书中有以详细具体的数据列出来,这些都是经过科学测定而形成的数据,在书籍中,还囊括了清晰的航天局拍摄的火星的照片,让我们更能够从清晰的视觉化呈现里去感受火星究竟是什么样的行星 。
当我们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直观地看见火星是怎样的星球,那么在从古至今探索过程中,我们对火星的观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最初我们在古代文明中,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都是有关于火星的记载的,那些记载有的是墓室中的星图,有的是在著作中关于火星记载,比如在柱子百家著作中,对于它的颜色以及不断变化的亮度和位置的记载,这些天象记录在古代和吉凶扯上了联系,当然在今天我们知道很多天象吗,比如说地球火星恒星等因为位置改变发生的现象其实是正常的天体活动,和吉凶并没有关系 。
后来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也收录了关于火星逆行等现象,并且因为逆行现象,对于均轮和本轮模型也有了探索,这些都是基于古希腊天文学家阿波罗尼奥和喜帕恰斯进行共同发展的理论 。之后又到了我们所熟知的哥白尼日心说,对于火星运动的解释和预测也有了新的高度 。
这一下子将我们在课本中知晓的某些学说和我们好奇的行星练习起来,而这些随着20世纪50年代火箭技术的发展,随后我们能够更直观地去看见影响和数据了 。
在我们对火星这颗行星的探索和了解过程中,它不仅仅让我们对原本未知的宇宙有了一种更为具体的理解,作为地球的邻居,火星这样的一个星体,从对它的外观与形成的各种假说,以及地质与土壤等研究,都在让我们看见从一个空间地球到外部的不断延伸过程中的前行 。
当我们人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念头,就是在对环境不断地做着探索与好奇,向外探索的空间世界是浩瀚的宇宙,向微观探索的空间世界是那一个个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在不断好奇自身与外在的一种勇气与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发展,还是从生命与时空探索来看,都是一种延展认识 。
在揭秘“天问一号”火星之旅里,飞出地球的图片呈现,在霍曼转移轨道里让我们清晰地看见火星探测器,触发时火星位置,霍曼转移轨道、出发时地球位置,以及抵达火星位置等,它们以一种明细的关联方式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更能清晰地理解整个过程,同时书中还星系的放了着陆模拟图,以及中国行星探测重大工程实施路路线图 。
在具体的火星巡视大事记里让我们能够更为全面了解从2021.5月之后关于“天问一号”环绕器,以及“祝融号”火星车的种种记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们投注的专注和毅力更是对自我的拓展,这也是整个人类的一种自信,其意义深远从而让人更对地球生命的感激与爱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