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火星读后感精选( 三 )


全书聚焦和回应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从“天问一号”还未升空开始谋划,至“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满足青少年读者对火星及“天问一号”科技知识的渴求 。这本书语言流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火星的奥秘,认识到中国探索火星的重要意义 。
全书注重引导青少年学生以课堂知识为出发点去理解火星探测过程中遇到的科技知识,在科普知识与课堂知识之间搭建互动桥梁,探索和发现知识和应用的结合点,最终将科普知识和课堂知识融入学生认知架构中,使之形成坚实的科学素养 。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广袤和宇宙的浩渺,在书中深深感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并受到中国航天精神的鼓舞;对于青少年读者可以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打造坚毅、不服输的性格,赓续弘扬中国航天精神谱系 。
《出发去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线设计师团队牵头,国家航天局全程参与、指导,历时一年半完成的权威火星科普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出发去火星》读后感(三):探索火星,从这里开始
最近“天宫课堂”第2课,面向全球做现场直播,瞬间聚焦了青少年和儿童的目光 。讲课老师是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他们在太空中授课,在太空中做实验 。奇特的实验现象激起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探索“航天梦”的豪情 。
2021年5月15日,我国的“祝融号”火星车顺利在火星北半球着陆,它那矫健的身姿,梦幻的着陆方式瞬间火爆媒体,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近距离观察我们地球的邻居火星了!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人仰望茫茫太空,就有了无限遐想 。2300年前,爱国诗人屈原遥望太空,在《天问》中写下千古一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19世纪,西方出现了关于火星的科幻小说,遥想火星的模样 。
几千年以来,人们怀揣着对太空的好奇心,特别是我们的邻居火星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哥白尼到牛顿,从开普勒到乔凡尼,他们孜孜不倦研究火星的运行规律及表面特征 。
现在我们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科学家、天文学家们对外太空的探索有了实质性的进步,我们登上了月球,在太空中安装了空间站 。
而面对我们的邻居火星,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20世纪,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收到第一张火星表面图像 。
为什么说火星是我们的邻居呢?人们把太阳的卫星根据与太阳的距离,分别命名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 。
你们发现了吗?金星和火星就是我们地球的邻居 。科学家们经过探测和研究发现,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主要成分以硅酸盐岩石为主,所以呢,称为固态行星 。而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所以称为巨聚行星 。水星和金星距离地球太近,而且温度很高,所以,科学家们把外太空的探索第一步放在了我们的邻居火星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