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诗词素描 蒹葭素描(12)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 。
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 。
再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 。
而桃树开花(“灼灼其华”)、结实(“有蕡其实”)、枝繁叶茂(“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 。
诗人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种象征暗示的关系 。
《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 。
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
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毛传”认为是兴,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赋,实际二者并不矛盾,是起兴后再以赋法叙写 。
河滨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 。

【蒹葭诗词素描 蒹葭素描】

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