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安徽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库( 七 )


)(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 , 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 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 。
通常从形象的色彩 。
”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 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 。
(6)主旨型题设问方式 。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 分析诗词的形象 , 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 , 似是“愁热” , 秋风病欲苏 , 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 。
卷面回答时: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病欲苏”、指向、强度 。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
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问 , 一时回首背西风;“秋风”是实景 , 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 , 前两句平和含蓄 , 情不外露、“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 , 有人认为是这样 , 有人认为是那样 , 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 ,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 , 暗寓历史的沧桑 。
就词中有关诗句 , 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解答提示:诗言志 , 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 。
认定诗词的内容 , 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 , 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
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 , 暗寓历史沧桑 。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 , 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
“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 , 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
(7)技巧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 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 , 有什么作用 。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 , 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
①明辨抒情方式 。
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 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
②辨明表现手法 。
A.衬托(正衬和反衬) , 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
③审清修辞手法 。
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
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②结合诗句分析 , 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
示例一:苏轼《饮湖上 , 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 , 化腐朽为神奇” , 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 , 请品析之 。
[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 , 首句写水光、晴日 , 次句写山色、雨天 , 显示出一种对称美 。
二是句中情景交融 , 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 , “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 , 情是广泛、豪宕之情 , 西湖之美概写无余 , 诗人之情表现无遗 。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 , 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 , 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 , 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 , 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 , 各有一番风韵 。
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 , 实是变平凡为新颖 , 化腐朽为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