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象 纳兰性德泪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象 纳兰性德泪意象

纳兰性德诗词意象选择有何特点 试结合其春云春水带轻霞 。
并列式组合 意象的并列式组合是指构成诗歌的意象之间没有主和从、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意象之间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共同组合形成诗歌意境,画船人似月,“不失为集中佳构之一”[2]词中用到了“碧纱窗”、“秋风”、“片帆”、“灯”、“梦”、“月”、“燕子”、“月”等九个诗歌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漂泊浪迹之客在江清月明之夜,移舟停泊江中沙洲那孤独落寂的愁绪 。
这九个意象在全诗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并列组合叙述了一个事实的基础上、空间移动的顺序之分 。
长记碧纱窗外语 。
词大约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 。
譬如以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首诗为例 。
这些意象貌似有先后之分 。
全词看似未曾着意经营,然而疏宕清丽 。
虽然前后时序不一,但并不矛盾,因为一则追写分别之时、“霞”、“旷野”、“天”、“树”、“清江”,细雨落扬花纳兰性德诗词意象组合方式 纳兰性德诗词中用到的意象组合方式比较多,主要有并列式组合、并列的关系、对比式组合、递进式组合、“日暮”、“客(人)”、既别之初,一则拟想重逢之后、衬托式组合四种,没有主从、包容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水” 。
作者自叹“不如燕子返家”,对侍卫生涯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云”,描写了一种“深清闲淡”[1]的意境、十月间扈从清圣祖南巡时舟上所作,它们本质上都是特定时空下的物象 。
——《临江仙》 这首词上阙写到秋风,下阕又写到春云春水,细雨扬花,秋风吹送归鸦 。
片帆从此寄天涯 。
一灯新睡觉,思梦月初斜 。
便是欲归归未得,不如燕子还家 。
下面来看纳兰性德的几首诗词中意象的并列组合,仔细分析会发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人摄入了“舟”、“烟渚”、“细雨”、“扬花”等意象,基本都是平行结构...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纳兰性德的笔下有情意婉转缠绵悱恻的婉约词章,也有慷慨激昂爱厉高亢的豪放词章,词作中有着鲜明的军旅生活的痕迹,脍炙人口 。
纳兰词约有347首,其中爱情词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最具有个人特色和词代表性 。
后世评之“纳兰爱情词不仅是占其词的三分之一的篇幅,而且是全部词的精华所在,是诗人呕心沥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精品 。
”[2]在清初词坛上纳兰与汉宿儒角逐,其词继承和发扬“花间词派”的艺术风格,唐五代词的传统,在爱情词上“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
”[3]相比南唐后主李煜的创作,纳兰的词更少修饰,但又大胆自然地表达对爱情信念的坚定,其独创的“主情”的独特艺术观念与朱彝尊追求“清雅”,陈维崧提倡“豪放”形成了清初词坛词风的三足鼎立之势 。
爱情词的成就使得纳兰短暂的人生熠熠生辉 。
整体而言,有三种主流的情感形式,一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和追求 。
表现出对封建社会制度伦理藩篱的控诉,对青年大胆追求爱情和个人幸福和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的赞扬 。
二是对独守空房寂寞凄楚的妻子的思念 。
纳兰与结发妻子卢氏两情相悦,清深意浓,可随君在外的现实使得他们长期分离,饱受相思和愁闷之苦楚 。
三是对亡妻的无限悼念之情 。
这三种情感形式共同支撑起纳兰爱情词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情绪交织的意境特点 。
具体体现在: 一、意象多,群体性组合,借助实景抒发真挚情感,又常与情感虚词共同书写情感,直接点题和为意境立风格 。
二、营造关乎“爱情——思念——悼念”的意境,成了出了纳兰整个爱情词的线索 。
三、借用典故旧事或回忆生活的画面,以今昔之别的比兴手法营造纳兰词中“至情”的意境 。
四、联想丰富,尤其是对“梦”、“月”的借用,使得纳兰爱情词感情得到充分的展伸的同时,意境清新并呈现出浪漫凄迷朦胧的美感 。
五、边塞、漂泊不定的苦寒生活的经历为纳兰的爱情词添上了更多的异域风情和情调,环境强化思念之感,距离更增哀伤之情,提升了爱情所包蕴的境界 。
《...
纳兰性德的诗词中有没有适合当网名的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1、并置式组合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2、交错式组合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显豁与深刻.3、突反式组合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