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技巧及训练 古诗词朗诵

古诗词朗诵技巧及训练 古诗词朗诵

诗词朗诵提高的技巧与强化训练的详细步骤 如何朗诵好诗歌 朗诵,是一面旗帜,宣传真理和正义,张扬真情和正气,召唤人们为人类的理想和美好的生活勇往直前,感化人们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珍惜生存的权利 。
朗诵,是一股春风,带给人们温暖的气息,送给人们温馨的感觉,它拂面而来,体贴柔顺;它绿岸而过,风光旖旎,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块垒,展现了人间的多彩生活 。
朗诵,是一把匕首,可以剖析悲欢离合的历史,可以揭露假冒伪劣的丑行,他铁面无私,如日月经天,它锋芒毕露,似光天化日,昭示世界和人心都变得坦荡敞亮 。
朗诵,是一座殿堂,艺术的高雅和华贵仰首可见,经典的厚重和深邃引人人胜,他的精美隽永令人赏心悦目 。
他的黄钟大吕令人振聋发聩 。
有声语言在这里并不比文字语言逊色,这里再创作比创作本身还更加受到喝彩 。
朗诵既有文本的文化传承血脉,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关怀:"口耳之学"在朗诵中得到了具体说明,"脍炙人口"在朗诵中显出了形象内涵 。
凡是进入朗诵视域的文字作品,便增添了有声语言的魅力;凡是获得朗诵美感的在场观众,就领略了语言艺术的真谛 。
以上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对诗歌和诗歌朗诵的功能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可以说,作为中国播音学重要的创建人之一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张颂教授的一席话,道出了诗歌朗诵的秘诀和真谛 。
正是由于此,诗歌朗诵也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喜爱,也正是由于此,有相当多的积极报考播音主持艺术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考生朋友也把 诗歌朗诵作为自己专业考试自备文学作品的首选 。
那么,如何在专业考试中成功地进行诗歌朗诵,提几点建议,供考生朋友们参考 。
1.选好作品深理解 诗歌 。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 。
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 。
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 。
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
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 。
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
2.感受意境有真情 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 。
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 。
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