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技巧及训练 古诗词朗诵( 七 )


望文生义 。
其次,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
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扫除文字障碍后,就要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
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过暴风雨来临之前 。
暴风雨逼近和即将来临三个画面的描绘,塑造了一只不怕电闪雷呜,敢于搏风击浪,勇于呼风唤雨的海燕一--这一“胜利的预言家”的形象 。
而这部作品诞生之后立即不胫而走,被广大工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小组活动时朗诵,被视作传播革命信息,坚定革命理想的战歌 。
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就不难把握其主题是:满怀激情地呼唤革命高潮的到来 。
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应是对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
2.深刻 。
细致的感受 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 。
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 。
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
3.丰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
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 。
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
(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要使自己的朗诵优美动听,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诵,因为朗诵作品一般都是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写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 。
接受 。
因而,在朗诵之前,首先要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等普通话知识 。
三、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 。
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 。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
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 。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
如何教孩子朗诵诗歌一、 指导学生朗读吟诵 。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是美读,读出情感美,读出节奏美,二者兼有,就能读出诗歌的韵味美 。
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很难听到那节奏明朗、声音谐美、感情充沛的朗诵,要么是老师的以讲代读,陷入逐句逐字讲析的深潭,要么是学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应付考试上的默写诗句)囫囵吞枣地狂背 。
使诗歌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师生疲惫不堪 。
笔者在诗歌教学中则力求改变现状,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
首先教师要做好范读 。
每一首诗的教学中,总是要认真准备,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好样板 。
其次,结合诗的内容给学生作朗读技巧指导 。
如停顿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重音要讲究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感情重音 。
感情重音是重点,它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烈的情况;语速讲究急缓;语调要讲究高升调、降抑调、平直调、曲折调等 。
使学生明白,诗歌的声调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铿锵之声、音乐之美,诗歌声韵之美;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诗歌讲究节奏与对称,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