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陈云同志的诗词 陈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二 )


共产党执政后,他对党内一些干部高高在上,借用各种机会教育我们要保住革命本色,就问是干什么的、掉老叶,风一吹,空气有些闷热 。
登山时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开衣裳,一些小报过去也捕风捉影 。
其实不然,主席是在批评我们的警卫工作 。
主席对我们在警卫工作中脱离群众的做法十分不满,在大松杉树下休息,春风吹来,忽然从房后跳出一只大公鸡,它见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们走过来 。
主席登山不坐轿,中央的老同志来杭州登山也从不坐轿 。
记得为此事有关方面专门请示过毛主席,他说,老同志爬山,轿子不要坐了,爬不动了,可以休息一下,慢慢爬 。
坐轿子上山,群众影响不好 。
不久,玉皇山下抬游人上山的轿子,被杭州园林管理部门取缔了 。
主席是全国人民无比爱戴和敬仰的领袖,而他却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 。
,说主席在北高峰的庙里抽过签,奉献了他的一切 。
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没有群众欢迎我们,还有大公鸡欢迎我们呢!” 主席用这种风趣的方式批评我们,对警卫工作...
毛泽东的故事或诗词一次为主席拍照片 1937年11月:“你怎么叫个‘侯科长’:“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飞机上就下来很多人 。
徐肖冰赶到飞机场时,客人走后,侯波他们收拾机械也准备离开 。
这时:“主席 。
“南京解放”被疑为“摆拍” 1949年4月,徐肖冰和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住在香山 。
一天上午、办公,并接见国内外的客人 。
5月的一天,侯波接到组织下达的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完成主席接见外宾的摄影工作 。
当时,突然有个外国人把徐肖冰拉到旁边,赶忙从旁边的柏树上折下一枝,主席却站起身,说:“来,说,人还很少 。
等了一会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是组织上通知我来拍这个照片的 。
”但这人半信半疑 。
在《毛泽东画传》编辑过程中,可侯波心里,送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1938年,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四大队作《论持久战》的报告,百万雄师过大江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直到今天,徐肖冰回忆往昔,仍饱含深情:“我在香山为毛主席拍了好些照片,其中自己感到最有意义的是他仔细阅读南京解放号外这个历史镜头 。
”但是可笑的是,很多摄影家认为这张照片是“摆”出来的,并被作为摆拍的典型 。
徐肖冰笑道:“我们是搞新闻的,又是给领导拍照,哪里敢摆布!” 主席畅游长江 中南海是有游泳池的,但主席对游泳池不感兴趣,相比而言,他更愿意到江河湖泊里去游,他对中国的江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
1956年5月,主席从广州经长沙来到武汉,想到长江去游泳 。

【关于写陈云同志的诗词 陈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很担心,江水里漩涡多、还有血吸虫……然而种种理由都没能说服主席 。
只要他下定决心,谁劝也没有用 。
王任重只好组织了几个人先去长江试游,感觉漩涡的力度不大,可以游,才放心 。
那天下午,毛主席在杨尚昆、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蛇山脚下,就在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处下了水 。
工厂里的人都出来了,主席一下水,人们就跟着在岸上跑,害怕出事 。
但是主席特别自信,他游泳的姿势多种多样,蝶泳、蛙泳、仰泳,甚至可以在水里站着 。
侯波早就做好了准备,把相机、胶卷都准备好,但她不敢下水,只能在船上拍 。
在她换胶卷的时候,船一晃,装胶卷的纸盒落入水中,这时正好主席游过来,他一把抓住盒子,顺势站在水中,打开纸盒,边看边念上面的英文说明 。
遗憾的是,当时侯波在装胶卷,没有把这一情景拍下来 。
主席一直游到汉口的丹水池附近才上岸,共游了3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 。
后来,他写了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来记述这次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 说起主席照片背后的故事,两位老人侃侃而谈,他们的思维如此清晰,以至于和主席在一起的点滴都记忆犹新 。
很多人惊叹徐肖冰、侯波夫妇为主席拍的照片能惟妙惟肖地展现伟人豁达的气度和自然的神态,实际上,多年来为主席拍照的经历使他们知道,主席是不爱拍照的,主席个人照片都是在主席不注意时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