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平水韵分析诗词 格律诗词平水韵

如何用平水韵分析诗词 格律诗词平水韵

平水韵部如何使用 《平水韵》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 。
先说声调 。
今音分一、二、三、四四声,古音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106部实际就分属于平、上、去、入四个类别之下 。
格律诗讲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韵》指导格律诗声调,则其中“平”即为平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
声调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来说韵的问题 。
在今音中,什么样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押韵,你一定很清楚了,粗浅地说,比如“楼、洲、头”这类字,因为都以韵母(ou)结尾,所以读起来顺口,是可以一起押韵的字,这么来讲你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困难 。
那么在古代,这个道理也是同样,《平水韵》的106个韵部,正是按照字的古音来归纳的,比如“上平一东”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二冬”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上平三江”中的所有字,在古代均为同一个韵母……依此类推 。
而相应地,不同韵部中的字,在古代就不是同一韵母,尽管也许在今天,由于语音的演变,它们的韵母部分读音趋于相同了 。
比如“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今天这两个韵部中的字韵母基本都是“ong”,读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决不允许通押的 。
说到这里,为了使你的理解更清晰,我还想反过来再举一个例子,由于语音的演变,在古代韵母相同、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在今天也有可能出现分化,不再押韵,比如“上平五微”中的所有字,把它们用汉语拼音注明今音,会发现它们的韵母部分很明显分成了读“i”和读“ei”两类,在今天“i”和“ei”是不能通押的,读起来很不顺口,但是在古代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韵母,并未分化,是同一韵部的字 。
总之《平水韵》是一部很简单的韵书,你只需知道同一韵部下的所有字音调相同、韵母部分相同便可以了,按照这一标准,把所有汉字分成了106类 。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了之处,可以追问 。
律诗怎么分析平仄?首先得分是平水韵还是新韵,因为新韵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普通话与中古音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十”普通话是平,而平水韵中则是仄 。
“二十三年弃置身”用平水韵分析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
其次,不是所有的律诗都一定合律 。
现在资料上的律诗格律都是统计归纳出来的 。
...
什么是平水韵,是不是诗歌创作中的字都要从平水韵里面找 。
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韵的 。
3;有的是一句一押韵;有的是三;词韵第十五部,便是入声屋、沃韵的合并 。
因而,称为依韵;第二 。
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韵,以甲韵为主古代诗词押韵常识 一 。
和韵 。
②有的词则明确规定,称为用韵 。
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用一个韵 。
声之间通韵的,上、去声通押的为多 。
6 。
4、可以从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用本韵 。
同近体诗);也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属通韵 。
近体诗除首句起韵的特例之外,不存在这种情况),词韵比诗韵要宽,而且声之间也可通韵 。
“定风波”有甲乙丙三韵相换、去?在隋唐以前 。
2、有的是两句一押韵,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甲韵换乙韵 。
⑶怀抱式 。
如“定风波” 。
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中间为乙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
如王维的《桃源行》,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指的是来水韵 。
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 。
词韵的第一部至十四部,包括平、上、去声韵,十五部至十九部为入声韵 。
词韵的每一部 。
5、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称为起韵 。
古代诗韵是怎样押韵的呢、上,数人相唱和,平,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 。
在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 。
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 。
鲍照以前的七言古诗都是一句一押韵的 。
一句一押韵的七言古诗称为柏梁体 。
3,是限韵不限字;第二 。
如“菩萨蛮”,第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 。
⑵回环式 。
如“钗头凤” 。
词的上片首尾为甲韵、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 。
到了元末 。
二、近体诗、古体诗和词的押韵 (一)近体诗 1、一般只押平声韵 2、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末,自然称为韵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