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借喻的诗词 古诗词 借喻( 三 )


借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
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
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
区别借代与借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借喻可以还原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
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
写作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
主要方式: 1、正对 。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2、反对 。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串对(流水对) 。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